近日,由山東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發起的人工智能國際聯合研究院在山東揭牌成立。
據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介紹,該研究院將發揮雙方各自學科優勢,并通過“2+X”的運作模式,擬吸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的知名高校及其學者,匯聚中外力量, 形成國際合作網絡,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創新平臺。
山東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國際聯合研究院由山東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發起建立,屬于學校獨立直屬科研機構,規劃了人工智能基礎理論、AI健康與樂齡、眾智理論與智慧政務、區塊鏈智能、跨媒體智能、智能服務應用研究等重點研究方向。
樊麗明表示,國際化是該研究院的突出特點之一,合作雙方將共享優勢資源,如南洋理工大學貢獻高端學科資源、優質師資資源,山東大學提供良好生源,同時還依托山東的廣闊市場和完整工業體系,承接智能服務、智能制造等技術成果轉化。
“此次山大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主要是看重對方人工智能學科發展靠前、科研教學整體實力較強、集聚大批青年人才,并且注重將理論和應用研究相結合。”樊麗明介紹說,按照QS大學排名,南洋理工大學位居全球第十一位,有著雄厚的教學科研水平,而且人工智能學科在全球學科排名中位居前三位,更是亞洲第一名。而在對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科進行進一步研究后發現,該校除了注重理論研究外,還很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無論是在校企合作,還是在校際合作、校地合作上,都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
據悉,從2004年開始,山大與南洋理工便在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學科建設方面良性互動,并于2005年在新加坡共建孔子學院,開展漢語教學,推動中華文化在東南亞地區傳播。十多年的合作歷史為雙方建立穩定的互信互利關系、進一步攜手成立人工智能國際聯合研究院奠定基礎。
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藍欽揚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國際聯合研究院將在健康、環境、能源等社會重要領域開展跨學科研究,充分利用高校、企業和公共機構的資源,建設成為科學研究和學科支撐平臺以及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南洋理工大學已與世界范圍內的多所高校推出博士聯合培養項目,下一步,擬與山東大學交換培養學生,促進人才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此前校際間的合作只是雙方院校參與簽約,在當天的成立儀式上,除山東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外,濟南市章丘區政府和山大地緯公司也參與了簽約。
據悉,早在2018年10月,第20次新加坡-山東經貿理事會會議舉行期間,南洋理工大學、山東大學、濟南市章丘區政府、山大地緯公司簽署了為期5年的人工智能聯合研究計劃合作意向書。作為具體實施,8個月后,聯合研究院成立,遵循開放和密切合作的模式,推動高校、企業和公共機構的合作,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健康與養老、眾智理論與智能政務、區塊鏈智能等重要領域開展跨學科研究,最大限度地結合社會實際、提高社會影響力。
藍欽揚介紹道,聯合研究院致力于將科研成果進行商業轉化并投入實際應用,把公共機構、大學和產業界的合作,稱為三重螺旋合作框架。聯合研究院有來自中國、新加坡、加拿大的科研人員、來自山大地緯等企業專業人才、來自濟南市和山東省的公共管理人員,相信通過多方合作,將很快成為一個卓越的研究和創新中心。
藍欽揚表示,聯合研究院的目標是培養從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各種人才,南洋理工大學與世界上許多頂尖大學建立了聯合博士課程,將與山東大學合作設立類似項目,促進雙方人才培養和人才交流。
據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介紹說,研究院成立后,雙方將共建面向本科生的人工智能試驗班。試驗班將主要參照南洋理工教育課程、總體課程計劃,融入山大一些特色課程,雙方共出師資對本科生進行培養。
此外,雙方已計劃設計橫跨本科和碩士兩種類型的培養模式。樊麗明說,雙方已談妥了“3+1+1”的模式,即前三年在山大學習,第四年到南洋理工學習,在那里主要完成畢業設計,通過雙方共同培養獲得山東大學的文憑,然后依托于前面良好的合作,再用一年在南洋理工學習研究,最后拿南洋理工的碩士學位。另外還有一種模式是“4+1”,山大將充分參考南洋理工的培養方案,對優質生源進行完整培養,然后在學生自愿、雙方學校幫助選拔基礎上,第五年到南洋理工就讀。畢業后,將拿山大學士學位、本科畢業證書以及南洋理工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