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是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即墨藍谷進行成功轉化的第一個項目,同時也是青島校區自落戶即墨藍谷以來,就地轉化的第一個產業化項目。項目踐行了山東大學服務山東戰略,構建了良好的“校地企”三方合作生態,建立了密切的人員交流、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實質性合作。
本項成果是根據中國土壤現狀,引進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的最新生物菌研發技術,聯合山大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亥姆霍茲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生物活性卓越的高科技產品。
與市場上同類產品相比較,該產品兼具生防和生物固氮雙重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多年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結、惡化、菌群失調等現象,促進作物根部養分吸附、運輸、存儲及轉化功能。產品集廣譜、高效、營養、促生、提品質、增產量為一體,對根腐病、莖腐病、青枯病等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土棲害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廣泛適用于農業生產等多種領域。
2018年底,即墨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多次對本項目進行實地調研、考察,關心項目進展,并于2019年5月與青島校區簽訂了科技成果轉化合同,成立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門用于本項目的產業化發展,總投資1.3億元,研發中心設在藍谷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生產基地設在即墨北部工業園,占地50畝,廠房面積2.3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年產2萬噸各類農用生物菌劑,產值達5億元。此次合作是即墨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多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嘗試。
展現抗“疫”擔當!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度重視,始終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重點實驗室組織精銳力量,積極投入抗疫科技攻關工作,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谷立川帶領研發團隊積極開展新冠病毒新型檢測試劑研究,經過反復科研論證,成功研發出用于準確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后核酸檢測的試劑盒。
研究主要從臨床樣本保存、運輸到精準診斷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以解決診斷流程中各步驟銜接不好導致的靈敏度損失;以及在分析病毒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基礎上在PCR引物與熒光探針中引入抗突變設計,從而解決RNA病毒突變率高導致診斷試劑失效的問題。
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研發團隊測試了診斷流程中各個步驟之間銜接不當導致靈敏度損失的數據,發現對靈敏度的影響達到了100倍以上。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根據最新研究數據選用了最為合適的采樣管,配制了更好的樣品保存液,同時起到病毒滅活與RNA穩定的效果。團隊成功設計研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實現了病毒采樣、保存、運輸、分析檢測的一體化,使診斷試劑盒具備抗突變能力,為試劑的可靠性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第一批10萬人份的一次性病毒采樣管與保存液已于3月5日定向捐贈予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此外,針對RNA病毒容易突變的特點,谷立川教授團隊為了獲得更好的檢測靈敏度,優化了病毒RNA提取過程以及RT-PCR體系,熒光探針正在進行最后的優化,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投入市場。與此同時,智能樣品保存運輸箱也正在研究開發中。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用實際行動在科研攻關中表現出了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了“國重力量”,也為堅決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注入了信心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