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科大第二屆本科生的畢業典禮。參加畢業典禮的領導和來賓有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國科大物理科學學院院長高鴻鈞院士;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教授等。國科大副校長蘇剛教授主持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科教融合再結碩果
據了解,國科大2019屆本科畢業生共計309名。截止到2019年6月28日,其中271人繼續深造,深造率達到87.7%,其余4人直接就業、34人準備繼續考研或申請出國留學。繼續深造的271名畢業生中,有202人在國內讀研,69人到境外留學。直接就業的4名學生中,有2人以綜合成績第一名考取地方公務員,1人考入銀行系統,1人簽約科研單位。
本屆畢業生當中,202人繼續在國內讀研,占畢業生總數的65%,其中5人到北京大學、2人到清華大學深造,其余195人繼續在國科大各培養單位(研究所)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截至6月28日,2019屆畢業生共有69人將前往境外高校留學,占畢業總人數的22%。其中16人到普林斯頓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另有2人赴美國耶魯大學和卡耐基梅隆大學做助研。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的季誠,將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電子信息工程碩士。
白春禮院士致辭
白春禮、李樹深等為畢業生扶正流蘇
白春禮在致辭時代表中國科學院向畢業生表示祝賀。他說,在共和國70華誕、中科院建院70周年的歷史時刻,我們迎來了國科大第二屆本科畢業生。他稱贊“同學們用艱辛的努力換來優異的成績,為學弟學妹們樹立了好榜樣。”
在樂曲《希望與榮耀的土地》華麗優美的旋律中,白春禮、李樹深、高鴻鈞、席南華、康樂、吳岳良、李永舫等院士與許瑞明、孫凝暉、王篤金、王穎、楊國強、鞏馥洲、郭田德、陳曉松、周克斌、陳廣超、黃慶明等教授,為同學們頒發畢業證書,并一一扶正流蘇。
2015年春季學期以來,李永舫院士累計為本科生授課308學時。作為教師代表,他在畢業典禮上說,幾年來,我一直很享受師生教學相長的美好時刻,希望同學未來的工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為人類文明進步和民富國強作出應有的貢獻。
李永舫院士
最熱烈的掌聲獻給老師
畢業典禮上,學校隆重表彰了盛男等17名2019屆北京市優秀畢業生;表彰了郭書晨、張志強、吳儀、李敬樸、戴雯怡、樓立誠、徐易難等29名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作者及其指導教師。據蘇剛介紹,2019屆本科生參與撰寫學術論文達60余篇,部分論文發表在《Nature》等國際頂級期刊上。
表彰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
不僅學術表現突出,2019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的國際訪學和畢業論文同樣表現不凡。據統計,2015級學生共計136人曾在大三下學期至大四上學期間,赴16所海外高校參加訪學項目,占當時在學總人數的42.1%,很多學生交回了全A或A+的成績單。其中52名同學進入2018年世界排名前10(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2018)的高校,占訪學總人數的37.9%,122名學生進入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占訪學總人數的89%。
2019年本科答辯畢業論文課題65.4%來源于國科大校部及各學生培養單位的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其中158篇畢業論文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9篇來源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學生中,有2人在1個國家實驗室、72人在2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畢業論文工作;115人在4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開展畢業論文工作。
參加畢業典禮的2019屆本科生
趙秋聲同學在付保華研究員指導下完成的畢業論文《費馬四次超曲面的幾何研究》,證明了所有的T-變換可以延拓為空間到自身的Cremona變換,在一定程度上對數學家提出的問題“費馬四次超曲面上的所有自同構(雙有理自隱射)能否延拓為空間的Cremona變換”做出了正面解答;李子謙同學在向濤院士指導下完成的畢業論文《q state clock模型的張量重正化群方法研究》,該論文使用最近新提出的張量網絡方法——VUMPS算法,研究了q-state clock 模型的BKT 相變,其研究成果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白春禮在致辭時說,國科大招收和培養本科生,是中科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中科院黨組對此高度重視,院屬各研究所投入了巨大的科技資源和智力資源。包括院士、所長在內的一批優秀科學家紛紛走上講臺授課或擔任學業導師、科學家班主任,還有一大批優秀科學家擔任了畢業論文指導老師。他們用人生智慧、科學精神和育人情懷,為同學們的成長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李樹深在講話時帶領全體畢業生,用最熱烈的掌聲向授課教師、科學家班主任、學業導師、論文導師和教職員工表示敬意和感謝!
李樹深希望同學們做四有“心”人,保持好奇心、耐心、責任心和平常心
吳儀與導師秦慶合影
國科大2019屆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獲得者吳儀最想感謝的就是她的導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國科大博士生導師秦慶。導師帶領她做project,進入加速器物理課題組,在這個過程中,她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最初認識一些大牛老師、進課題組接觸科研的時候,會非常膽怯并且懷疑自己的能力。漸漸地,我發現所謂的大牛老師其實也像普通人一樣努力工作、趕deadline,也有著很平易近人的一面。他們之所以有現在的成就,是因為日積月累的實力使得新想法迸發,同時他們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我更應該踏實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同時像老師們一樣努力,才是真正應該做的事。未來,我想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做一些更實際的問題。”
吳儀與她的母親
“她從小就懷有科學夢想,在初中時發現她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大學四年生活,常聽她講起秦慶老師,國科大有這么好的科研平臺,這種精英式培養讓家長很放心。”吳儀的母親說。吳儀畢業于江蘇省常州市高級中學,2015年以綜合評價方式考入國科大。學業導師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國科大博士生導師秦慶。
張翼宇與葉方富老師合影
張翼宇,國科大2019屆本科優秀畢業生、優秀畢業論文獲得者。他很感恩能在大二下學期遇到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葉方富,帶領他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實踐,在這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凝聚態物理里的軟物質物理研究,可以用嚴謹的物理來研究靈動的生物。如果能解釋清楚生命單元,如細胞,運行的物理機制,那無疑是在物理學和生命科學中的一大突破,他也想為這項研究貢獻一份力量。
張翼宇在做實驗
續寫情義和拼搏的歲月華章
歲月,總會在某一個節點,幫人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季誠說,“博學篤志,格物明德”,是我們的校訓。但是,四年前,我對未來既期待又迷茫,念出了這句誓詞卻讀不透背后的含義;四年后,伴隨著無數次的圖書館閉館音樂、踏著一次次從實驗室走出的星光夜色,我大概領悟了這句校訓。
季誠在國科大2019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發言
在李樹深校長的講話中,這四年“自習室里苦讀、研討課上激辯、圖書館里沉思、實驗室里搬磚”被濃縮為八個字:“百折不撓、百煉成鋼”。他說,同學們在社團活動中培養興趣愛好,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二九”合唱、“夏日果殼”草地音樂節中,釋放激情,舞動青春,演繹了芳華的絢麗與青春的活力,也將果殼萌發中的校園文化和魅力傳遞下去。
每一所大學,都會熔煉出畢業生獨特的氣質與品格。讓季誠成長和受益的,不只是數學公式、物理實驗,更多的是同學間朝夕相處的那些美好記憶,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片段,是課后纏著師長追問的求知若渴,是與學業導師的推心置腹。“我想,我的氣質里、思想中,早已烙下了國科大的獨特印記”,“在收獲學識的同時,更是自師長們身體力行的表率中,領略為人、處事、做學問的風骨。”
“在我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換之前,追夢話劇社的人兒們為我們舉行了一場歡送會。大家在小小的一間教室里。雖然時間很短,但絕對是感情和靈魂的猛烈撞擊與共鳴。”張翼宇說,參加社團活動,不僅讓他能得到短暫的放松,更重要的是能在國科大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國科大2016級電子專業本科生肖士湘看到學長畢業時激動地說:“我特別感謝張翼宇學長,他的作品讓我感受到,要用心去愛身邊的人,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張翼宇導演《燃燒的梵高》謝幕后的合照
國科大2016級數學專業本科生李泉彰來在臺下注視著他的學長,2019屆本科生石興偉上臺接受扶正流蘇
作為1978級學長,白春禮對此感同身受。他在致辭中說,國科大校慶40周年之際,北京衛視《檔案》欄目制作了《國科大40年家國情》的節目,很多老校友是流著淚看完的。“友誼是精神的陳釀,拼搏是青春的顏色。我希望,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四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里,你們能夠珍惜師生友誼,互相鼓勵、彼此幫助,寫出滿是情義、拼搏奮斗的歲月華章!”
“創新為民、科技報國”的囑托
畢業典禮上,季誠從校領導手中接過了北京市優秀畢業生證書。“在我心里,國科大,不僅僅是一所大學,這里是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我們在此去嘗試,失敗或成功,然后收拾行囊,再度啟程。我們任由思想馳騁,然后,帶著理性與科學的光輝,走出校園、走向更廣闊自由的天地。”季誠與師友慨然道別。
“讓女兒報考國科大,是最正確的選擇。我對她的未來充滿期待!”國科大2019屆畢業生黃思源的母親望著女兒激動地說。“國科大有著強大的師資隊伍和科研平臺,讓孩子受益匪淺。特別感謝學校在大三學期,給孩子提供訪學機會,讓她有機會到哥倫比亞大學開闊視野,這段經歷為她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基礎。今天聽到白院長的講話也讓我感觸很深,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路。她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要擔負起祖國富強的重擔,勤奮學習,不斷鉆研。”
黃思源表示,四年的學習,特別是畢業設計,深刻認識到專業領域的浩瀚無邊和博大精深,更希望研究生階段能深入學習,不是浮于表面,深刻的理解才是創新的基礎。
黃思源與她的母親
與黃思源一樣,畢業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二高級中學的國科大2019屆畢業生魯展博與他的母親合影
她是奶奶眼里“能吃苦、愛學習”的孝順孫女,也是母親眼里的“有主見、有擔當”的獨立女生,她是國科大2019屆本科生優秀畢業論文獲得者蔡瑞玲。
蔡瑞玲與她的母親、奶奶合影
“通過在國科大的四年學習生活,她已經成長為有主見、獨立的女生了。作為母親,有時看著她在整個假期都沉迷學習、實驗,還是有點心疼。說實話,起初,我希望她報考公務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足夠了。但是,看著她慢慢地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并為之堅持、努力,我們一家人為她感到開心,并支持她做的選擇。”蔡瑞玲母親笑著說。
雄鷹總要搏擊長空。白春禮勉勵2019屆畢業生說,“創新為民、科技報國,是中科院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不懈追求。我相信同學們已經理解國家對‘卡脖子’技術的迫切需求了。而這,正是你們的奮斗方向,是為你們吹響的集結號。”
李樹深說,同學們是中科院培養的“科研特種兵”,是肩負著“科技創新”使命的強國一代,希望大家把自己今后的奮斗目標,同祖國、同人民、同世界的命運緊密相聯,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盡管63%的畢業生將繼續在國科大各培養單位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白春禮仍然像上“最后一課”一樣叮囑同學們,“從充滿智慧的先賢古哲、從享譽世界的學術名家、從親密交流的師生同學中,汲取精神營養,修養浩然正氣,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更遠。”
李樹深校長則感謝同學們對學校工作的寬容和理解,在改進教學、改善服務等方面提出的批評和建議。他說,“愛之深,責之切”,這些批評和建議里面,浸透著你們對學校的摯愛和期待。
科研之路,不止有成功后的喜悅與滿足,更有遭遇挫折時的失落與難過,有陷入困境時的迷茫與挫敗。李樹深像往常講課一樣告訴同學們,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獲獎項目,從立項到成果發表或應用,平均時間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項目經歷了超過20年的攻關和積累。他希望同學們今后做一個四有“心”人,有好奇心、耐心、責任心和平常心。“在人生的馬拉松征程中,保有一顆忍受平庸的耐心,不急于求成,允許自己緩慢地成長,允許自己經歷失敗。”而不論何時何地,“國科大將永遠以校友為榮!”
國科大2019屆本科生合影
時光飛逝,轉眼又是四度春秋。
春聞道,夏明德,秋博識,冬行知。
四年來,
他們曾在圖書館里徜徉,
也曾在實驗室中彷徨,
曾在辯論臺前陳詞,
也曾在體育場上飛馳。
唯一不變的,
是那股朝夕必爭的青春志氣,
與那顆精誠報國的赤子之心。
科學之花,亦于未來待吾輩采擷。
求知之路,道阻且長,
然與君諧行共勉,豈言寂寞?
祝愿國科大2019屆所有本科畢業生
畢業快樂,
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