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蒲泄芾砣瞬诺墓ぷ髯儎?,引發外界關注,顯然不僅是出于對具體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考量和解讀,更重要的是蘭州大學這所知名學府,以相對尷尬的西部院校身份,通過更如常的方式在增加和實現對人才的吸引。而且有別于近年來并不少見的不同地域高校之間由行政力量推動的“對口幫扶”式掛職和選派,蘭州大學此番任命使用了“引進”這樣的措辭,也更貼合高校人才自主流動的屬性。
不能回避的是,近年來高校人才的“孔雀東南飛”現象愈發強烈,國家和地方對高校發展的扶持和期待,讓各大高校不斷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尤其是在建設“雙一流”背景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成為人才被挖的“重災區”。2017年8月,教育部還為此專門出臺文件,對高校高層次人才流動的規范提出要求,明確表示“不鼓勵東部地區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也正是在國內高校人才“孔雀東南飛”的背景下,蘭州大學的此次人才“引進”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客觀評價,除了可能確實存在的薪酬優勢,東南部地區名校云集的聚集效應也同樣對人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高水平的同事、高質量的平臺和學生,以及學術資源和信息的相對集中都是吸引人才“東南飛”的理由。應當承認高??蒲腥瞬诺恼A鲃泳哂邢喈敽侠硇?,正因為人才的充分交流才讓高校的學術、科研和思想有更健康的狀態。
爬梳有限的信息,公眾或無法獲知蘭州大學此番不同尋常的人才引進的具體細節,但應當承認,此次高校人才流動,對學者和高校而言都稱得上“雙贏”:原籍甘肅、學術訓練主要在西北完成的任豐原教授此番回到家鄉高校任職,相信能獲得更大更寬廣施展才華的平臺,而蘭州大學也可以借助人才的智力和學術資源,為學校的整體發展排篇布局。
當然外界也不難猜測,在東南部高校紛紛給出優厚條件“挖人”的背景中,中西部高校對人才的吸引也需要“下血本”。任豐原的這次引進個案,如何能有更大范圍復制和推廣的可能性,這不是僅對蘭州大學一家所提出的問題。
高層次人才不僅可以“東南飛”,也可以有“西北游”,以非行政化的方式實現更常態的人才雙向流動,于學者和大學而言都是值得期待的。蘭州大學此次人才“引進”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給中西部高校打了一針“強心劑”,也讓一直處于人才流動相對弱勢地位的高校,看到人才“逆流動”的可行性,并借此思考中西部高校在吸引人才上可發掘的空間、可改進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