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我省國際聯合實驗室總數已達191家,其研究領域涵蓋生物醫學、高分子材料、大數據、虛擬仿真、現代農業等多方面,各具特色,亮點紛呈。省科技廳副廳長夏培臣表示,近年來,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已成為發展我省特色優勢產業技術的重要技術創新平臺。
以開放創新締結國際合作紐帶
“從1999年北京世界建筑師大會開始,我們和維也納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先后合作完成了中歐第五科技合作項目‘中國村莊的可持續前景研究’,以及兩個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研項目。”河南省生態住區與創新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呂紅醫告訴記者。
現在,來自該實驗室的鄭州大學研究團隊已參與了“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將通過吸引國內外城市修復等領域的優秀智力資源,為我省生態城市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提供技術支撐。
“省國際聯合實驗室面向國際科技前沿,為提升我省國際科技合作水平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它們往往與國外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國際科技合作渠道,成為我省與國際前沿科技領域保持聯系的重要平臺和紐帶。”夏培臣介紹說。
其中,依托鄭大一附院建設的“小兒尿動力國際聯合實驗室”與丹麥奧胡斯大學臨床研究院的杰胡斯教授合作十多年來,先后為我省培養優秀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醫護人員100余人,杰胡斯教授也榮獲2018年河南省“黃河友誼獎”。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建設的“河南省南亞瓜果學國際聯合實驗室”,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已在巴基斯坦建成我省海外瓜果優質生產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先進技術已輻射到南亞多個國家。
“高精尖”人才促技術突破
留美歸國博士胡延忠研制的靶向齲齒致病突變型鏈球菌工程抗體,為齲齒預防和突變型鏈球菌感染快速診斷開辟了新方向。去年歸國的“80后”博士王澤坤,針對可以決定未來基因療法話語權的病毒包裝技術開展研發,目前單位細胞的病毒產量已達到傳統方法的2.5倍。
“這兩位特聘教授在國外接觸國際前沿技術,回國后已經各自撐起了一個特色研發團隊。”河南省抗體藥物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馬遠方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實驗室已經在抗體藥物、抗體工程、免疫治療和基因治療4個領域形成了研發方向。“省國際聯合實驗室具有的‘高精尖’國際人才資源優勢,使其在開展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活動時得天獨厚。”夏培臣介紹,特別是近年來新培育的省國際聯合實驗室團隊成員中,大部分有高層次的國外留學或訪學經歷,合作方也在本領域有較大的優勢。
例如,作為三門峽市全職引進的具有三年海外博士后研究經驗的優秀青年科研人才,“河南省青光眼房水外引流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的黨亞龍博士短短1年發表了11篇學術論文,實驗室開發的一種新型藥物已提交了國家專利申請,并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北大、鄭大建立了密切學術交流與合作。
依托河南農業大學建設的“河南省農業激光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外方主要成員Sune Svanberg是瑞典隆德大學終身教授,也是瑞典皇家科學院和瑞典皇家工程院兩院院士,曾任諾貝爾獎物理評獎委員會委員主席。
依托河南師范大學建設的“河南省肺纖維化生物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合作方那夫塔里卡明斯基博士是美國胸科學會呼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主席、美國耶魯大學冠名教授、耶魯大學精準肺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在國際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聚焦我省優勢特色領域
“我省植物資源豐富,藥用植物品種數量居全國第四位。特色資源植物如何實現高附加值產業化,如何進行可持續利用,是目前我省發展農業經濟所面臨的艱巨任務。”河南省藥用植物資源化利用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劉繡華介紹說,近年來,實驗室對我省的懷山藥、懷地黃、金銀花、石榴、甘草及茶葉等特色資源植物開展了系統研究。
現在,該實驗室以懷山藥中的多糖為原料,建立了山藥多糖鐵腸溶片、膠囊、口服液等制備工藝,有望開發成對缺鐵性貧血有輔助療效或治療作用的保健食品或藥品。針對大宗農副產品廢棄物的研究,變廢為寶,實現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例如針對加工后被大量丟棄的廢次茶葉,開發其中的活性成分,有效拉長了信陽的茶產業鏈條。
依托省內優勢資源,聚焦省內特色領域,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正在成為我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技術的重要技術創新平臺。如依托河南科技大學建設的“河南省智能農業裝備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針對我省農業裝備開展智能化技術應用。依托河南科技大學建設的“河南省感染與食管癌國際聯合實驗室”針對我省食管癌高發區域的食管癌感染、發生發展關系及機制開展研究,積極探索癌癥防治新的途徑和方法。
以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我們與韓國峨山醫療中心合作4、5年了,共同研發出多項專利產品,在國內也申請了5、6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河南省非血管性腫瘤介入治療轉化醫學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黎海亮說,但是過去由于國內企業在相關成果產業化方面處于空白,還只能在韓國生產相關專利產品。
為了補上這一短板,該實驗室與河南駝人集團合作,將與韓國合作方共同研發的幾項成熟專利產品引入國內。“一年來,我們已成功借此培育起我省企業的轉化生產能力,下一步,將加快推進自主知識產權研發成果的快速轉化。”
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提升了我省自主研發能力,推動具有市場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產學研結合,為促進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依托鄭州大學建設的“河南省高分子材料成型與模具國際聯合實驗室”重點開展透明塑料件成型技術、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成型技術等高技術自主創新,有力推動了我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創新發展。依托中原工學院建設的“河南省新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國際聯合實驗室”圍繞納米纖維材料、功能性纖維材料等開展研究,服務紡織行業技術需求,為我省紡織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