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學分析與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譜學分析與儀器”為核心,深入開展分析化學基礎理論和應用基礎的系統研究,建立和發展分析科學特別是譜學分析的新原理和新方法體系,催生新儀器的研發和新技術的集成,并為新技術新儀器發展提供科學基礎和技術支撐,進而解決與生命、環境、材料及能源等國家戰略發展領域關系密切的重大分析科學問題。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32名,由23位教授(其中20位為博士生導師)、9位副教授(其中1位為博士生導師)組成,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統評博導2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次、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次、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次、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1人次、教育部全國模范教師1人次、國家“青年千人計劃”2人次,等等。實驗室主任為江云寶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實驗室副主任為王秋泉教授、楊朝勇教授、任斌教授。
近五年來,實驗室新增各級基金項目120項,項目總經費12183萬元。其中國家級課題70項,包括國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教育部創新團隊項目1項,財政部儀器設備購置和研制課題1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子課題4項、973計劃及子課題5項、863計劃課題1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儀器專項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等。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主的國家、省部級科研基金經費占總經費94%。實驗室成員近五年共發表SCI收錄論文456篇。其中IF≥10論文47篇,10>IF≥5論文160篇,5>IF≥3論文134篇。JCR1區論文155篇(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Nat. Commun.和Chem. Sci.等),JCR2區論文165篇,其中在分析化學學科頂級學術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發表論文36篇。近五年獲得中國發明專利70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獲得個人獎9人次,省部級集體獎2項,其中包括國家級教學成果1項。編著出版專著1本,為8本專著編寫專章19章節。
在2007年成功舉辦世界級光譜分析峰會(“第35屆國際光譜會議”)的基礎上,實驗室共主辦國際/地區性學術會議9次、國內學術會議7次;92人次在國際會議上做大會/特邀/邀請報告。于2008年成功承辦了“全國分析化學學科人才培養與教學建設戰略研討會”、“2008年中日韓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全國離子色譜學術報告會”;2009年成功承辦了“納米電化學和譜學電化學國際研討會”、“第九屆全國發光分析和動力學分析學術研討會”、“第六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2010年成功承辦了“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分析化學分會、環境化學分會、化學研究中的新儀器、新方法分會、化學生物學分會、化學教育分會;2011年成功承辦了“第十六屆全國光散射會議”和“第三屆亞洲光譜會議”;2012年與四川大學、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共同承辦了“第四屆亞太等離子體光譜化學冬季會議”;2013年成功承辦了“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2014年成功承辦了“第三屆等離激元光子學前沿國際會議”、“環境分析化學前沿研討會”、“亞洲三國核酸圓桌會議”和“Catalysis and Sensing for our Environment (CASE 2014)”研討會;2015年成功承辦了“第六屆亞太地區冬季等離子體光譜化學國際會議”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分析化學杰青優青發展戰略研討會”。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32名,由23位教授(其中20位為博士生導師)、9位副教授(其中1位為博士生導師)組成,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統評博導2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次、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次、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次、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1人次、教育部全國模范教師1人次、國家“青年千人計劃”2人次,等等。實驗室主任為江云寶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實驗室副主任為王秋泉教授、楊朝勇教授、任斌教授。
近五年來,實驗室新增各級基金項目120項,項目總經費12183萬元。其中國家級課題70項,包括國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教育部創新團隊項目1項,財政部儀器設備購置和研制課題1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子課題4項、973計劃及子課題5項、863計劃課題1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儀器專項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等。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主的國家、省部級科研基金經費占總經費94%。實驗室成員近五年共發表SCI收錄論文456篇。其中IF≥10論文47篇,10>IF≥5論文160篇,5>IF≥3論文134篇。JCR1區論文155篇(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Nat. Commun.和Chem. Sci.等),JCR2區論文165篇,其中在分析化學學科頂級學術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發表論文36篇。近五年獲得中國發明專利70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獲得個人獎9人次,省部級集體獎2項,其中包括國家級教學成果1項。編著出版專著1本,為8本專著編寫專章19章節。
在2007年成功舉辦世界級光譜分析峰會(“第35屆國際光譜會議”)的基礎上,實驗室共主辦國際/地區性學術會議9次、國內學術會議7次;92人次在國際會議上做大會/特邀/邀請報告。于2008年成功承辦了“全國分析化學學科人才培養與教學建設戰略研討會”、“2008年中日韓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全國離子色譜學術報告會”;2009年成功承辦了“納米電化學和譜學電化學國際研討會”、“第九屆全國發光分析和動力學分析學術研討會”、“第六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2010年成功承辦了“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分析化學分會、環境化學分會、化學研究中的新儀器、新方法分會、化學生物學分會、化學教育分會;2011年成功承辦了“第十六屆全國光散射會議”和“第三屆亞洲光譜會議”;2012年與四川大學、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共同承辦了“第四屆亞太等離子體光譜化學冬季會議”;2013年成功承辦了“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2014年成功承辦了“第三屆等離激元光子學前沿國際會議”、“環境分析化學前沿研討會”、“亞洲三國核酸圓桌會議”和“Catalysis and Sensing for our Environment (CASE 2014)”研討會;2015年成功承辦了“第六屆亞太地區冬季等離子體光譜化學國際會議”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分析化學杰青優青發展戰略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