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對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提出更高要求。現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既有重復監管,又有監管“盲點”,不利于責任落實。藥品監督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強。為進一步提高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水平,有必要推進有關機構和職責整合,對食品藥品實行統一監督管理。
方案提出,將食品安全辦的職責、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職責、質檢總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工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是,對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等。將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相應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隊伍和檢驗檢測機構劃轉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保留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具體工作由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承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加掛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牌子。同時,不再保留食品藥品監管局和單設的食品安全辦。
為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銜接,明確責任,方案提出,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食品安全標準制定。農業部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將商務部的生豬定點屠宰監督管理職責劃入農業部。
方案的說明指出,改革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作用,建立讓生產經營者真正成為食品藥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有效機制,充實加強基層監管力量,切實落實監管責任,不斷提高食品藥品安全質量水平。
相關新聞:
食品安全監管格局導致問題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備受詬病。近日,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司長常曉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理順監管體制就是解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九龍治水”問題的重要措施。現在是多個部門、分段管理。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誰都負責,也就意味著誰都可以不負責,這是目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體制性問題。
常曉村說,通過改革,今后有可能會整合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能,理清職責,才不會發生推諉扯皮,真正實現食品安全管理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的全程監管。此外,商務部將加強生豬屠宰、酒類流通等重點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形成“黑名單”失信懲戒機制。
多個部門職能將劃歸新部門
昨天,在河北團全團會議結束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在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表示,機構改革將會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改革,將分段管理統一起來。
付雙建稱,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分散在農業、質檢、工商、藥監、衛生等系統中,存在分段銜接的問題。銜接過程中,往往容易出問題,所以監管效果不是特別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其中就包含有這個意思。
付雙建表示,在具體做法上,是會建立一個新的機構,目的是將食品藥品監管統一到一個部門。把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原衛生部下屬的食品藥品監督局,把工商總局的食品安全監督職能和質檢總局的食品藥品監督職能拿出來,劃給新部門。
從田頭到餐桌管理還需適應
付雙建表示,統一以后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因為此前存在監管習慣的問題。“如工商局的流通領域怎么管,轉給新機構以后又怎么來管?質監局在生產領域的監管新機構怎么管?”付雙建表示,這樣的改革,從設計上來說是很好的,從田頭到桌面統一監管。但是肯定有一個適應過程,將分段改成一個,這里有一個完善法律,管理體制機制建立,以及整個市場監管的行為到位的問題。在執行中這些方面能否到位,是將來的一個重點。
付雙建表示,實際上,中國一些地方已有類似嘗試。比如,深圳市便在食品安全集中監管方面做出探索,將分散于原工商、質檢、藥監等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進行整合,劃歸給新設立的機構,深圳稱為市場監督管理局。
藥品管理也將劃歸統一管理
前天下午,在政協小組討論會后,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一輪大部制改革,一個針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新機構即將誕生。
黃潔夫表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強綜合協調聯動,提升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只有多方聯動、多措并舉,將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制度化、常態化,全程監管,高效運行,才有利于這一問題的徹底解決。”
黃潔夫表示,食品和藥品領域的諸多亟待改革后更加有效、有力的新機制加以規范和鼓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