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保部對外宣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等共74個城市的496個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監測點位已建成或改造完畢。
“從2013年1月1日起,前述74個城市將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以下簡稱‘空氣新標準’)要求,開展監測并實時發布PM10、臭氧、PM2.5等6項基本項目的實時監測數據和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等信息。”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表示,這標志著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任務圓滿完成。
羅毅解釋,根據PM2.5監測三步走的安排,國家要求2012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等第一階段的74個城應完成PM2.5等新增項目能力建設并實現監測數據的實時發布。
“為了第一階段的監測任務,我們在2012年向財政部爭取了中央補助資金5.19億元,按照東西部地區分別支持40%、60%和80%的原則下撥給地方。”環保部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對本報記者表示,同時第一階段監測實施工作地方人民政府共配套約4.3億元,第一階段國家和地方共計投入約9.5億元,有力地推動新增指標的監測能力形成。
本報獲悉,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各站點的監測數據,除了在各城市發布外,還將在國家層次統一發布。
“目前,所有承擔第一階段任務的74個城市496個點位均已基本按新標準開展監測發布數據并與監測總站聯網。”朱建平介紹,“從2013年1月起,公眾可通過網絡實時查詢全國第一階段的74個城市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一氧化碳、PM2.5、臭氧1小時平均濃度、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及AQI。”
在網絡之外,手機查詢PM2.5監測數據也將成為可能。“環保部還將發布空氣質量監測聯網發布手機應用軟件客戶端,手機用戶可通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門戶網站免費下載試用,在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空氣質量狀況及變化情況。”朱建平解釋。
根據PM2.5監測三步走的安排,2013年將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監測PM2.5等新增污染物項目,2016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全面鋪開。
“2012年的監測任務完成了,但2013年參與監測的城市范圍更廣,工作難度會更大。”朱建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