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副處長陳敬德教授,在參加全國高校實驗室管理分會組織的研討會時提出,應該加大對高校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數據標準和接口規范的制定、相關硬件的發展等問題的研究。

20日下午,陳敬德教授介紹了中山大學在貴重儀器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據介紹,截至目前,中山大學共有10萬元以上儀器共有1550多臺(套),總值6.98億元,其中,40-100萬元280多臺(套),100萬元以上120多臺 (套)。該校2006年運行的貴重儀器管理與效益分析系統,在統一管理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陳敬德的報告主要介紹了中大的相關情況和政策,原有共享管理系統情況,新共享平臺的優化建設等內容。他認為,高校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數據標準和接口規范的制定、相關硬件的發展、共享技術發展要求,以及計量認證的問題和人才從哪里來,都值得高校實驗室管理者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陳敬德在題為《貴重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的優化建設與思考》的報告中指出,中山大學在管理貴重儀器設備時,對儀器共享實行有償使用機制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儀器管理單位與學校定期結算,學校不提取管理費。學校設立“貴重儀器設備維護專項基金”,返還的測試費,按比例切塊、分設賬戶和專款專用。
據介紹,中山大學過去的校級共享系統主要基于“測試中心”模式開發,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功能復雜,流程繁瑣,在院系平臺推廣應用困難,同時因為校、院兩級系統并存,管理不統一,造成信息不共享,另外還存在著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的問題。
而中山大學新建立的貴重儀器設備共享平臺,以“服務”與“管理”相結合,“標準化”與“個性化”相結合,“軟件”與“硬件”相結合,實現普適、統一、高效、實時和智能五大目標,而且統一儀器共享和收費管理。比如,對儀器共享管理方面,做到了統一全校儀器用戶帳號、儀器使用自動鑒權、自動記錄和傳輸信息、儀器使用實時指導和遠程監管、操控等功能。(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