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新疆第一條沙漠高速路國道216線五彩灣至大黃山高速公路施工現場,這里的13個實驗室引起了記者極大的興趣,包括留樣室、力學室、檢測室等,每間實驗室都有各種儀器和檢測設備及各種土質,工作人員對不同土質進行精測檢驗、篩選,化驗石頭、土質。
這里位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部,沙漠比例高達41.8%,沿線部分地表鹽漬化程度較重,大部分路基必須換填非鹽漬土才能施工,水土保持綜合防治要求高。因此,這條路由曾在陜西修建過中國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的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代建。
“這也是一條" 科研路"該公司副總經理兼新疆項目代建指揮部指揮長宋志鋒說,技術難題主要是如何用風積沙填筑路基,其次涉及防風固沙,風積沙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藝、檢測方法、壓實標準及質量控制等諸多技術問題。為此,他們專門建立了中心試驗區。
實驗中心主任譚宏巖說,這些實驗室主要是對從路基到路面各層的原材料、混合料的物理、力學性質進行實驗,以取得設計路面所需要的重要參數,這也是修這條路的第一道關口,通過對土、集料、水泥、路基路面等十幾項試驗檢測,才能確定這段路該如何用料,從而確保工程的質量。
“為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每修500米,都要取土反復檢測實驗。”他說。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路基便道修筑和路基清表工作,正地組織水泥穩定砂礫基層、瀝青混凝土面層、房建工程等施工項目人員和機械設備進場,完成水泥穩定砂礫拌合站等后續施工項目臨時設施詳細規劃和建設工作。
新疆首條沙漠公路是從輪臺縣到民豐縣,1995年9月建成通車,全長522公里,是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等級公路。新疆第二條沙漠公路是從拉爾至和田,瀝青路面于2007年10月1日通車,全長424公里。但和修建沙漠公路相比,建沙漠高速路……
“可以說,這條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就是科研試驗的過程,在施工中試驗,在試驗中研究,既為指導全線施工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施工規范、標準,又填補了新疆沙漠高速公路修筑、養護的技術空白。 ”宋志鋒說。
因線路地處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經常有野馬、羚羊、狼、鵝喉羚和黃羊等國家級保護動物,降水量及地下水源少,生態環境脆弱。為保護環境,這條公路共設計建造110個動物通道和沿線保護網,比青藏鐵路多77處。施工人員采取了施工車輛走固定路線減少占地、車輛禁止鳴笛、施工用土到200公里以外的地方取土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