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操作一臺高效液相測譜儀。它在檢測食品、藥品的有效成分、有害物質殘留中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蘇丹紅、孔雀石綠、“毛發醬油”、“皮革奶”……這是隨著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熱門”詞匯。氨基酸分解儀、蛋白質測定儀、液相色譜儀……這是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的儀器設備。二者關系“密切”——后者是破解前者的武器。
現在的造假者都堪稱是“科學家”,在這群“造假科學家”后面,跟著一群真科學家。當造假手段無所不用,愈來愈駭人聽聞時,他們的任務就是認真檢測、及時破解。
食品問題“放大”看
位于南寧市星湖路的自治區分析測試中心的辦公樓外表并不起眼,但在這棟7層高的小樓里,5個實驗室、價值4000多萬元的高級儀器和設備每天運轉著。該單位隸屬于自治區科技廳,這里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科技人員:他們大部分人是食品、生物科學、環境監測專業出身。我們眼里的食品、保健品或者土壤、空氣、水,被他們拆成了分子、原子甚至基因,天天在儀器下放大了看。
“衣食住行關系到化學方面的,我們都可以進行分析檢測?!痹撝行闹魅稳~開富介紹,分析測試中心里實驗室的作用,就是檢測一樣物品所含的化學成分。
若說得通俗易懂些——如果你懷疑買到了“問題奶粉”、假蜂蜜,可以送到生化室來,讓檢測人員幫你檢測下成分,他們經過分析可以告訴你,這里面的營養成分比例符不符合合格奶粉和蜂蜜的標準;又比如土壤和水質是否受到污染、大米是否鎘超標,無機室可以對次類重金屬污染進行把關;而微生物室里的全自動基因分析儀、熒光定量PCR儀,則能夠判斷檢測對象是不是轉基因食品或著食品里是否有致病菌,這在食物污染事故中能發揮很大作用。
這三個實驗室基本完成了食品安全檢測的全過程:從源頭的環境有無超標指標,到生產過程有無添加,到最后成品有無被污染。
造假從源頭蔓延到成品
三鹿奶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網上曾風傳過一個段子:
企業說:不關我事,是奶農的責任。
奶農說:不關我事,是奶牛的問題。
奶牛說:不關我事,是草的問題。
最后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草,草只能委屈地說:不管我事,都是土壤惹的禍。
“其實這說明一整條食物鏈下來都出了問題?!痹撝行纳抑魅握f,“從源頭來把關,就要從第一步開始。如果土壤和水不受污染,喂的草合格了,牛就合格了,按照這個步驟走,牛奶自然也就合格了。”
據介紹,最初,食品的不安全問題源頭是從飼料開始的。像水解蛋白粉、皮革粉、三聚氰胺這些物質,最早都添加在飼料里面,給動物吃。飼料的成分有豆粕、魚粉、玉米面之類,其中魚粉最貴,一噸要1萬多元。因此,在魚粉里摻假,能獲得最高的利潤。動物吃了含添加物的飼料之后,不能消化這些物質,毒素沉積在肉里面,人再吃了它們的肉,就轉移到了人身上。
后來,有關部門加大了對這方面的打假力度,于是,造假的趨勢就從原來在飼料(源頭)里面添加,轉移到直接在產品(終端)里添加,這樣從成本上也更劃算。尤其是造假者掌握了水解技術后,很多物質都可以在水解后添加進食品。比如“皮革奶”,造假者用的皮革是工業生產的下角料,水解成蛋白的成本也不高,造假成本極其低廉。
還有一種造假,讓人啼笑皆非。比如生化室經常接到消費者要求,檢測其購買的燕窩的真偽。燕窩之所以名貴是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叫唾液酸的特殊成分,而現在市場上有些假燕窩,只是做成燕窩的形狀,里面的唾液酸含量為零。
“消費者自己也要有理性的認識?!痹撝行臉I務科負責人表示,“經常有消費者要求我們對其購買的保健食品進行檢測。保健食品介于藥品和食品之間,它并不保證功效。我們只能根據配料清單,做成分檢測,至于能不能達到什么功效、有沒有用,消費者就只能吃了以后自己體驗、自己判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