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以31個省級、218個地市級食品污染物監測點和312個縣級食源性疾病監測點組成的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上述數字,是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近日通報食品安全整頓工作階段性進展時透露的。
這位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范圍已擴大到138個主要大中城市,監測種類達到6大類101個品種,監測指標86項;對外公布了5130家符合資質的食品安全檢驗機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區域分中心的組建工作也在積極推進。此外,有關部門建立了食品安全監測能力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組織編制了農產品、食品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建設規劃。
這位負責人介紹,2010年以來,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加快了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國務院推進了《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農藥管理條例》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制修訂工作;各部門發布了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許可和監管部門的規章10余件以及一批規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通知》,加大了對食品安全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清理完善以及新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65項。
二是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和行業發展。建立了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發布了《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指導意見》,公布實施了《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立及實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業企業誠信評價準則》等行業標準,開展了乳制品和肉類加工行業的誠信企業試點建設工作。
此外,我國還組織編制了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制定了糧食、馬鈴薯、生豬屠宰、肉類加工業等行業的發展規劃;在上海、大連等10個城市開展了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組建了食品行業專家庫,建立了月份運行監測和信息通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