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過學習和思考,我對公司的管理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今天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此觀點只是個人想法,不一定正確,只供探討:
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從相對論的角度來看沒有對錯,只是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得到的結果不同罷了。
有一個問題,請老板先問一下自己“我是商人還是企業家,我做的是生意、買賣還是企業?”這個問題弄明白后,我們就會知道在工作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還要有一個清析的理念,做生意,做買賣和做企業不是一回事,方法理念完全不一樣。我研究發現,我們現在接觸的許多書籍和理論都是教我們如何做好企業的,但我發現我們大多時間是在做生意,做買賣,我們是用做企業的理論方法來指導我們做生意,做買賣,真別扭。在工作中理念和操作總有這樣哪樣矛盾,總有這樣哪樣的問題。很長時間我也困惑,為什么許多好的企業管理方法到我們這就不適用,就失效,為什么不成文的規定大行其道,現在我們明白,我在做生意,做買賣,不是在做企業。
問:商人和企業家有什么不同?
答:做生意,做買賣的人是商人,做企業的人是企業家。不同的人做著不同的事。理論,理念、方法、過程、結果是一樣的。這里面的有交集,有補集,有能看清楚的地方,但還有些方很模糊。
商人和企業家都需要有敏銳的市場意意識,有勇于開拓的精神,有卓越與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這些他們是共通的。
商人和企業家都需要考慮利潤,但是商人更多地考慮當前商業狀況下的盈利模式,因此出于對市場的敏感判斷和現實機遇的把握開展商業行為。而企業家更多的是考慮變化的商業環境,通過對市場的遠見判斷制定戰略。
企業家管理企業時,不只是在生意層面上運籌帷幄,更需要給這個企業持久地注入精神。也就是說企業家要有能力建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并以些為基礎形成獨特的,具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企業的成功最終靠的是一套人才機制。而商人的成功靠的是本人和親友。
所以企業家所思考的是怎樣用公平的機制對待人才,培養人才。企業家可以不是人才,但一定是人才成長和脫穎而出的搖籃。
而依靠人格魅力來驅動企業長久發展的商人一旦脫離企業,企業就會垮掉,而企業家個人的形象、甚至生命與企業是相對獨立的。
這么說來,許多大公司或小公司的操作不規范也就是合理的了,在情理之中了。商人必須在乎企業的發展戰略嗎?不一定。商人需要對企業的發展持續培養人才嗎?不見得。商人需要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建立好的管理制度和結構嗎?不需要。商人必須建立獨特的企業文化,并承擔起一些本不必由企業承擔的責任嗎?不必須。
是商人大多的時間要陪客戶,陪吃,陪洗,再找個MM陪客戶睡,公司的大事小情你都得管。是企業家你就要關心公司治理結構,管理系統構建、工作流程設計、商業模式創新、人才平臺搭建。
企業家做的事情。能讓企業有可能步入一個持續穩健發展的軌道,而企業家本人也有可能為這個企業留下一筆豐厚的財富,使得企業長久經營,基業常青。
企業家本人就有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爬山、旅游、交友、聽歌、找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