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濟南市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謀創新、抓創新、強創新,加快塑造創新發展新優勢,全市科技創新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邁出了堅實步伐。
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斌介紹,在基礎研究平臺方面,濟南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家,省實驗室3家、占全省的1/3,省重點實驗室103家、占全省的40%。在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方面,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0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2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23家。在企業孵化平臺方面,有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35家、占全省的16.4%,居全省第一位;省級以上眾創空間84家、占全省近1/4,同樣居全省首位。在新型研發機構方面,有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58家,其中被山東省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估評定為優秀的達到20家,居全省首位。在人才基礎保障方面,全市人才總量達247.8萬人,其中技能人才總量達137萬人、專業技術人才突破47萬人;駐濟高校共有52所,在校大學生近70萬,每年畢業大學生約18萬人;“十三五”期間,來濟落戶的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累計超過55萬,去年以來競相涌入的勢頭更加強勁。
正是在這些堅實的資源要素支撐下,濟南市構建起成熟強勁的創新生態和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如今,山東產研院、中科院濟南科創城、超算中心、山大龍山創新港四大創新圈初具規模,自貿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四區合一”戰略紅利,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交匯疊加,濟南還正在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大科學工程、大科學裝置,加速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步伐。這都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濟創新創業創造,提供了廣闊空間和無限機遇。
下一步,濟南市要深化改革創新,加快起步區和自貿區的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在人才投入、環境營造、政策創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探索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科技攻關任務和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需要,構建以信任為前提、激勵和約束并重的人才政策體系,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同時,加強服務保障,抓住2022年全國科技政策落實年的有利時機,持續優化完善各項政策、規劃體系,切實做到落地有聲、落地生根、落地見效,切實增強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