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醫療基礎薄弱,是全國扶貧攻堅主戰場。圖為張湘燕書記(右一)帶隊到威寧自治縣石門鄉開展健康扶貧,為貧困群眾義診。(省人民醫院供圖)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同意建設骨科智能器材重點實驗室等13個委省共建重點實驗室的函》(國衛科教函[2019]155號)公示名單中,貴州省人民醫院張湘燕教授領銜申報的“國家衛生健康委肺臟免疫性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名列其中。這個項目落地,將對貴州肺臟免疫性疾病診治與推廣帶來什么積極作用?對此,記者專訪了貴州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湘燕。
服務患者建設新平臺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我們了解到,本次重點實驗室評選是從2018年11月開始申報,2019年7月3日正式發函批準建設。實驗室申報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張湘燕:呼吸系統疾病是常見多發疾病,均與機體免疫密切相關。我國慢性呼吸疾病患病人數超過1.0億,疾病負擔嚴重,貴州尤為突出:一是貴州慢阻肺、肺癌、結核等疾病發病率高;二是貴州地處中高海拔地區、氣候濕冷,人群吸煙率高,呼吸疾病已成為貴州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亟待提高實驗室水平加以解決;三是貴州醫療基礎薄弱,是全國扶貧攻堅主戰場。
實驗室主要瞄準嚴重影響我省居民健康的重大、常見和多發的肺部免疫性疾病開展多學科交叉合作研究,密切基礎與臨床研究的結合和相互轉化,發現呼吸疑難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影響因素,闡明發病機理和發生發展規律,探索臨床診治防技術及制訂診治防策略。
我們將構建“肺臟免疫性疾病基礎與臨床醫學有機融合、相互轉化、推廣應用”的模式,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途徑,為我省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提供技術支撐體系和創新平臺。并不斷地吸引優秀的年青人加入該行業中來,選拔和培養呼吸疾病防治后備人才,構建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的人才梯隊,并不斷提升各級研究人員的個人素質與研究水平,推進學科的持續發展,使學科綜合實力在西南地區處于領先地位,并在全國范圍內名列前茅。
我們相信,建立肺臟免疫性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必將為我省呼吸疾病防治及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全省居民健康、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戰略性的貢獻。
提升技術轉化新成果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國家衛生健康委肺臟免疫性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是此次13個委省共建重點實驗室之一,也是貴州首個國家級衛生領域重點實驗室,意義重大。您認為,實驗室能獲批建設的原因和優勢是什么?
張湘燕:首先得益于貴州省各級領導對該重點實驗室建設的高度重視。在王世杰副省長的指示下,貴州省衛建委對我院建設“國家衛生健康委肺臟免疫性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進行了多次悉心的指導和幫助,在此次申報重點實驗室項目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
其次,貴州大學人民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是區域性醫療中心,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近年均居西南綜合學科排名前列,是國家疑難病診治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呼吸疾病國家臨床研究中心核心單位、國家呼吸專科培訓優秀基地。目前已開展多項呼吸系統疾病前瞻性隊列研究等科研課題,在慢性氣道疾病、病原體耐藥機制、肺部腫瘤免疫干預、部分成果轉化等領域有所成就。
總的來說,我院呼吸科總體發展水平在原有的良好基礎上穩步上升,同時還吸納了眾多優秀的人才,大家互相協作,齊心協力,充分發揮了“1+1>2”的效應,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正是有著這一群優秀人才的共同努力,才爭取到如今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項目。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肺臟免疫性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擬構建“臨床-免疫-臨床”的雙向轉化實驗室,將免疫研究的最新成果應用于臨床推廣,惠及患者。請您談一談,實驗室建設具體的規劃和布局是什么?
張湘燕:一是擴大實驗室規模,與貴州大學一起打造省內一流、開放實驗室。二是提升實驗室技術:以肺臟病為基礎,可涉及相關性疾病的基礎、應用及轉化研究。三是積極轉化實驗室成果:立足貴州省省情開展相關工作,將相應成果進行轉化、惠及省內外患者。
此外,我們還將按照重點實驗室的三年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共享科研平臺,著力培養人才隊伍,開放團隊協作渠道,促進學科發展,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更好更快地提升肺臟免疫相關性疾病的診治水平與臨床研究能力,確保重點實驗室順利建成。

張湘燕(左)帶隊到威寧自治縣開展健康扶貧,為貧困群眾義診。(省人民醫院供圖)
助力脫貧打造健康貴州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實驗室落戶貴州,是我省衛生健康領域高品質發展進程中的大事,更是貴州省人民醫院創建“研究型醫院”的階段性成果。實驗室建成后,將如何更好地服務貴州脫貧攻堅,具體舉措有哪些?
張湘燕:實驗室建成后,將主要圍繞慢性氣道疾病、呼吸道腫瘤、間質性肺疾病等開展研究工作。在脫貧攻堅戰的醫療衛生領域中,有很大一部分聚焦在如何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上,在有一部分是希望當地醫療機構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使當地老百姓能夠就近就醫,無需頻繁外出就醫。
實驗室的前期工作已為慢性氣道疾病的防控打下一定基礎,對于貴州慢性氣道疾病的流行病學狀況有了一定了解,下一步,將建成衛生健康管理網絡,適時監測、適時干預,盡量做到早期預防、早期干預,減少老百姓在疾病方面的經濟負擔。
同時,加大對呼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研究和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基礎研究,提高貴州基層醫務人員對于間質性肺疾病這一類疑難疾病的認識,減少誤診率,提高診治的規范性,從而為打造健康貴州、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今后將如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確保實驗室穩步推進?
張湘燕: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自身人才隊伍的建設,強內涵、提效率。發揮我院現有高學歷人才的能力,進行科學規劃、促進團隊發展。
二是引進國內優秀人才建立科研創新機制,不為所有,能為所用。提供條件、吸引國內優秀人才到本實驗室開展獨立或聯合工作。
三是建立與國外優秀人才良好協作關系,利用現有與國外各大學、實驗室、科研人員建立協作關系,優化資源、提升國際視野、因地制宜開展相關工作。
人才是第一資源。省醫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是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大學醫學院五千職工的光榮使命。我們將全身心致力于重點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積極完成國家任務,以提升疑難病癥診治能力為引領,不斷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讓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有效服務于國家,服務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