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蘭科技-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
據了解,深蘭科技-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實驗室未來會在兩個技術領域里進行合作,分別是移動機器人自主重定位技術和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量化壓縮工具。
上海交通大學奚立峰副校長在揭牌儀式上表示,深蘭科技作為上海人工智能企業的代表,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此次雙方共建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是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優秀成果產出的重要舉措。
“在這次的合作中,深蘭作為企業,我們可以幫助高校老師把許多的科技成果進行轉換,這些技術可以隨時得到落地,實現真正的商業運營。第二,雙方的合作可以提高企業內部的技術研究水平,學校老師可以在理論方面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建議。”深蘭科技董事副總裁王昕磊在接受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去年開始,深蘭就非常重視與知名學校和老師老師進行基礎研究合作,希望能在人工智能的一些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

聯合實驗室成員
移動機器人自主重定位技術,對于擁有眾多機器人產品線的深蘭科技來說非常關鍵。王昕磊指出該技術的目的是開發出一套高可靠性的移動機器人自主定位系統,包括輔助定位地圖生成、位置丟失檢測、重定位等模塊,使得機器人在地圖(主要指激光SLAM生成的地圖)中任何位置或被“綁架”時能夠自動啟動重定位模塊,重新定位自身在地圖中的位置。
這樣一來,當智能機器人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遇到故障或者“迷路”,機器人可以重新定位,而不需要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故障重修,機器人也不需要進行位置初始化設置。
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量化壓縮工具則是在現有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進行量化、壓縮、加速方法的調研基礎上,開發一套靈活、可拓展的卷積神經網絡結構稀疏性剪枝和量化壓縮工具。該工具的核心目的在于輸出壓縮后的深度學習模型。
深蘭科技于2014年誕生在上海,設立以來,該公司一直強調自己“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此外,深蘭科技還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平臺型的AI MAKER”。官方資料顯示,深蘭科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極為廣泛,公司的核心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生物智能、語義智能,所覆蓋的應用領域有: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生物智能、智能零售、智能語音、安防、芯片、教育和智能城市。
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此基礎上又獲準建設人工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今年,交大又成為教育部全國首批35所人工智能專業建設的高校之一,9月份將正式招收人工智能本科生,培養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和交叉應用高端人才。同時上海交通大學與產業界的往來、合作互動也頗為頻繁,通過校企合作為人才培養提供實踐場地與平臺。 此前,上海交大已與商湯科技、依圖醫療等人工智能企業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在今年的浦江創新論壇上,上海交大與斯坦福智能醫療聯合實驗室也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