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大學-聊城市環保局共建大氣環境分析與源解析實驗室簽約儀式在聊城大學第四會議室舉行。
實驗室由聊城市財政出資652萬元,依托聊城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研究人員和儀器設備進行合作共建。實驗室由在線實驗室和離線實驗室兩個單元組成,包含空氣質量指數、(灰)霾判別、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臭氧/光化學煙霧等八個功能模塊。實驗室集研究型與應用型為一體,通過高水平的觀測數據和研究成果,為聊城市大氣復合污染精準治理、空氣質量精細化管理以及應急措施、治理成效評估提供長期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
環規學院院長張保華與市環保局副局長付衛東代表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字。
聊城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蔡先金向實驗室共建簽約表示熱烈祝賀,并代表學校向聊城各級政府一直以來對聊大發展提供的支持表示誠摯感謝。蔡先金指出,新年伊始,聊城市就向聊城大學送來“大禮包”,繼續書寫“校地一家親”的合作佳話。聊城大學一定不負重托,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相關人員和資源配套,把實驗室建設好,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為聊城大氣污染防治做出聊大人的貢獻。
聊城市副市長成偉表示,實驗室共建簽約是校地合作的又一典范,希望雙方利用好這個平臺,發揮好各自優勢,進一步提高聊城大氣污染防治科學化水平和空氣質量管理精細化水平。
聊城市環保局局長金同元介紹了聊城大氣污染防治有關情況。聊城市財政局以及聊城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服務社會處、科學技術處、實驗與網絡信息中心、財務處、資產處、審計處等有關負責人參加簽約儀式。(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