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建航空總醫院簽約儀式在北航如心會議中心舉行。航空工業董事長譚瑞松、總經理羅榮懷、副總經理吳獻東、總會計師李耀,北航黨委書記曹淑敏、校長徐惠彬、副校長房建成、副校長劉樹春、黨委副書記李軍鋒等出席儀式。徐惠彬主持簽約儀式。

近年來,北航確立了“頂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優勢醫工”的學科建設方針。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學校積極拓展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醫工交叉學科方向。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入選A類學科。2016年,學校獲批生物醫學工程、大數據精準醫療兩個北京市高精尖創新中心。近年來,學校在飛行員飛行生命保障、跳傘防護、失重及大過載生命監控、人機工效等領域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規劃發展部、計劃財務部、資本管理部、人力資源部、科技質量部、產業拓展部、防務工程綜合部、航空工業資產、航空總醫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政辦公室、科學技術研究院、人事處、財務處、校園規劃建設與資產管理處、研究生院、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大數據精準醫療高精尖創新中心、校醫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簽約儀式。
航空總醫院成立于1972年,現隸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歷經四十余年發展,航空總醫院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大型公立三級綜合醫院,是航空工業醫療行業龍頭醫院、北京市北苑地區醫療中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家衛計委聯合授予的“愛嬰醫院”、中國醫院協會授予的 “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北京市衛生局授予的“平安醫院”、北京市首批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等。醫院擁有一個總部、四個門診部和四個社區服務站,總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北苑路3號院。
航空總醫院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航空醫學工程中心”“職業病防治中心”和“醫療保障中心”,承擔著航空醫學研究、飛行人員健康維護、職業病防治、試飛任務保障和周邊居民的醫療保健任務。
西南大學將實行學部制,人工智能學院及醫學研究院同時授牌

近日,西南大學舉行學部成立暨“雙一流”建設工作推進會。會上宣布,學校將實行學部制,成立生命科學學部、社會科學學部、教育科學學部、藝術學部、農學部等11個學部。大會為人工智能學院和醫學研究院正式授牌。同時,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大會為西南大學附屬醫院、附屬公衛醫院、附屬心理醫院揭牌。
會上,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安春元宣讀了學部成立文件、人工智能學院成立文件、醫學研究院成立文件,宣布學校將實行學部制,成立生命科學學部、社會科學學部、教育科學學部、藝術學部、農學部等11個學部,推進學術管理簡政放權,激發基層學術組織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推動學科交叉和整合,促進 “雙一流”和公共平臺建設,優化專業資源,實施本科大類招生培養。隨后,張衛國校長為西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和醫學研究院授牌。
為進一步促進學校整合多方資源,搭建醫學研究、教學及實踐平臺,服務學校醫學學科建設和“雙一流”建設,西南大學副校長王進軍在會上分別與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院長陽光、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主任池祥波、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李小兵簽訂合作協議,在醫學學科建設、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建“西南大學附屬醫院”、“西南大學附屬心理醫院”“西南大學附屬公共衛生醫院”,共建“西南大學醫學研究院”;同時與以上三家地方醫院在人才聯合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
另外,大會為西南大學附屬醫院、附屬公衛醫院、附屬心理醫院揭牌。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院長陽光從推動創新模式、特色研究中心建設等方面作了院方的合作表態,指出此次合作簽約,不僅將推動西南大學教育資源與醫療資源的優勢對接,走出醫教研協同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更在醫院彌補自身科研短板,突破人才培養瓶頸等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西南大學張衛國校長強調,學校將依托11個學部,聚集核心目標,加強重點建設,不斷完善“雙一流”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加大編制外人員聘用力度,推進醫學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學院建設,提升服務重慶重大戰略需求能力;到2023年,力爭生物學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農業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群達到國際或國內一流水平,ESI學科排名前1‰學科達到2個,ESI學科排名前1%的學科達到13個,教育部A類學科達到8個;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建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的學科,西南大學將努力建設成為重慶的一張亮麗名片,為重慶市創新驅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會后,崔延強副校長就西南大學2018年“雙一流”建設進展作報告,從建設成效、主要問題、發展思路三個方面介紹了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顯著成效和存在問題,提出了下一步發展的思路。
據悉,學部是設在相近相關學科基礎上的學術管理組織,承擔學術評價、學術資源統籌協調等職責。西南大學將依托學部,聚集核心目標,加強重點建設,不斷完善“雙一流”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推進醫學研究院建設,提升服務重慶重大戰略需求能力。到2023年,力爭生物學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農業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群達到國際或國內一流水平,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建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