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與醫如能併為一談,其結果必相得益彰也”我國現代藥學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創始所長趙承嘏在70年前,提出的這個富有遠見的觀點,今天正在新藥研發的前沿得到實現。
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共同成立了蔣華良院士工作站、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徐中心分實驗室。藥物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做藥最好的線索來自臨床,與臨床結合才能研發出更適合病人的新藥,才能把中國的藥物臨床研究推向國際水平。
隨著我國新藥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新藥審評與國際接軌,作為中國新藥研發領頭羊的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近年來,每年都有五個以上新藥進入臨床研究。
“要尋找一個好的藥物臨床研究合作伙伴,并不容易,尤其期臨床。”蔣華良說,而徐中心在I期臨床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實力,而且與藥物所有長達30年的合作歷史——該醫院的第一臺液質聯用儀就是藥物所協助購置的。
徐中心是國內率先和唯一同時獲得世界衛生組織GCP、GLP項目認可的醫療機構。近四年,每年承擔的藥物I期臨床研究數量高達40項,其中40%為創新藥物、進口注冊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在我們承擔的17個創新藥物的I期研究中,有七個來自藥物所。”徐中心院長周儉說,從2015年7月以來,截至今年9月,徐中心承擔的20個品種全部通過現場核查,其中10個已獲得上市批文。
蔣華良說,目前,國際上已經將劑型研發與I期臨床試驗結合在一起,通過人體藥物代謝的試驗數據,來選擇研發更適合病人的劑型,將使新藥品質得到大幅提升,而目前國內這方面研發還停留在動物實驗的水平,“藥物所與徐中心的合作,將在新藥的臨床研究上做更多前瞻性探索,同時也將嘗試更多體制機制上的突破。”
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堯水表示,上海正努力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策源地,臨床研究機構將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可以發展成為上海的一塊品牌,向長三角地區輻射,為全國生物醫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