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項目已經通過可行性論證,將探索大氣復合污染形成機理,主要建設“一塔、一艙、一場”。其中,“一塔”是環境氣象觀測塔,“一艙”是大氣氣溶膠與云霧實驗艙,“一場”是全光譜綜合標定場。目前,正在謀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三五”項目“大氣環境模擬系統”一體化考慮,正式啟動建設。
和健康息息相關的離子醫學中心將充分利用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建設中的粒子加速和低溫技術,開展先進超導質子治療裝置的驗證和國產化研制,這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典型的產業創新轉化平臺。“2020年實現設備國產化后,能降低質子治療設備建設運營成本40%以上。”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
在布局國家實驗室方面,合肥市正積極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目前,正在建設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作為實驗室的承載主體。
該實驗室主要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方面開展研究,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無縫銜接,為最終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機探索切實可行途徑。
同時,還積極謀劃爭創能源國家實驗室。全省將依托全超導托卡馬克、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聚焦先進核能、煤炭、可再生能源等三大領域,開展基礎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攻關,為解決人類能源中長期發展問題提供戰略支撐。
合肥晚報ZAKER合肥記者吳奇
合肥正積極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該實驗室方案已上報至國務院,同時還積極謀劃爭創能源國家實驗室。近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合肥一批重大尖端科研項目取得了新進展,將助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