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作為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合作理事會重點支持項目,于2014年11月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驗收,今年更是通過了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是國內唯一的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
在蘇州工業園區,有這樣一支隊伍,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蘇州地區的國門生物安全,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研發和國家標準的制定,以科技創新實績致力“兩聚一高”新實踐。這個不平凡的團隊就來自國家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蘇州)。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合作理事會重點支持項目,實驗室于2014年11月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驗收,今年更是通過了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是國內唯一的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
科研
技術權威引領研發制標
在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里,最不缺的就是長衣長褲的“女漢子”。在這個女性占80%、平均年齡34歲的年輕團隊中,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為100%,博士占比60%,是實實在在的“人才高地”。團隊在倉儲昆蟲權威專家、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生芳的帶領下,在資源建設、能力建設、影響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為最大限度利用好投資500多萬元引進的分子檢測室、掃描電鏡等設施設備,“女漢子”們常年駐守野外,終日與蚊蟲為伍,截至目前共收集倉儲昆蟲標本近800種,倉儲有害生物鑒定資料200多冊,實驗室樣本一直處在全國系統領先水平。他們還創造性地以植物檢疫實驗室單獨建立PTP(能力驗證提供者)管理體系,并通過CNAS認可的現場評審,成為全國質檢系統9家地級市實驗室中唯一通過評審的實驗室。實驗室還承擔了25項科研項目的研發,12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主編出版52.2萬字的專著《儲藏物甲蟲》,參與出版專著7本,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
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實驗室加強倉儲物、種苗和水果有害生物的檢測設施和能力建設,獲CNAS認可項目62項,參加全國能力驗證50余項,全部取得滿意結果;應對蘇州口岸快速通關的需求,實驗室通過開發快速檢測試劑盒、數字實驗室等手段,有效縮短檢測周期,提高了疫情檢出效率,共檢出各類危險性有害生物1000余種、6萬余種次,并且在全國首次截獲黑腹尼虎天牛等有害生物100余種。
近年來,實驗室與蘇州大學、蘇州市農委、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合作,主持開展美國白蛾等危險性有害生物的監測調查和防控技術研究,為蘇州農林業健康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科普
公益“知識溫室”廣受歡迎
“這是中華圓皮蠹,平時用肉眼看到的是左上角1毫米大的標本原形,我們采用‘共聚焦成像技術’把它放大了500倍。”實驗室檢疫鑒定專家陳景蕓介紹。
接地氣的科普,是國家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的又一個特色。實驗室打破現有昆蟲標本微觀局限,首創“共聚焦成像技術”,讓不起眼的小昆蟲直觀地展示在參觀者眼前;創造性地將標本展示與3D打印、微生物3D建模激光內雕技術相結合,將微生物放大到1萬至5萬倍,15微米長的松材線蟲的食道腺都可以用肉眼清晰看到。
為更好發揮科普作用,實驗室起草了質檢科普館規劃建設方案,利用蘇州公眾科普平臺等載體開放網絡預約,每年開展“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進社區”、“實驗室開放月”等活動10余次。
被譽為“知識溫室”的實驗室,在植物研究領域也小有名氣。近年來,實驗室利用自身資源和能力優勢,承擔了國家認監委組織的大谷蠹、谷斑皮蠹、三葉斑潛蠅3個能力驗證計劃項目,取得了豐富成果。
創新
“內外合力”開拓更廣領域
根植于前瞻性、系統性、規模性環環相扣的“創新花環”,驅動著實驗室不斷前行。多年來,實驗室對科技工作進行中長期的規劃,特別在倉儲昆蟲研究方面,注重研究的系統性,項目間相互結合、逐步深入,形成研究的重點與合力;在外來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及時監測發生、發展動態,提供前瞻性防控技術;在研究層次方面,注重形成規模性,與河南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緊密合作,積極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高層次研究項目,積極參與NQI、TTM等國家重大科研專項研究工作。
在創新驅動下,實驗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管理平臺不斷擴充,制定了自己的“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實驗室發展目標是構建以倉儲有害生物檢疫科研、應用為核心的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成為中國倉儲有害生物研究的權威機構。
在蘇州工業園區,有這樣一支隊伍,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蘇州地區的國門生物安全,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研發和國家標準的制定,以科技創新實績致力“兩聚一高”新實踐。這個不平凡的團隊就來自國家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蘇州)。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合作理事會重點支持項目,實驗室于2014年11月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驗收,今年更是通過了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是國內唯一的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
科研
技術權威引領研發制標
在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里,最不缺的就是長衣長褲的“女漢子”。在這個女性占80%、平均年齡34歲的年輕團隊中,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為100%,博士占比60%,是實實在在的“人才高地”。團隊在倉儲昆蟲權威專家、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生芳的帶領下,在資源建設、能力建設、影響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為最大限度利用好投資500多萬元引進的分子檢測室、掃描電鏡等設施設備,“女漢子”們常年駐守野外,終日與蚊蟲為伍,截至目前共收集倉儲昆蟲標本近800種,倉儲有害生物鑒定資料200多冊,實驗室樣本一直處在全國系統領先水平。他們還創造性地以植物檢疫實驗室單獨建立PTP(能力驗證提供者)管理體系,并通過CNAS認可的現場評審,成為全國質檢系統9家地級市實驗室中唯一通過評審的實驗室。實驗室還承擔了25項科研項目的研發,12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主編出版52.2萬字的專著《儲藏物甲蟲》,參與出版專著7本,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
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實驗室加強倉儲物、種苗和水果有害生物的檢測設施和能力建設,獲CNAS認可項目62項,參加全國能力驗證50余項,全部取得滿意結果;應對蘇州口岸快速通關的需求,實驗室通過開發快速檢測試劑盒、數字實驗室等手段,有效縮短檢測周期,提高了疫情檢出效率,共檢出各類危險性有害生物1000余種、6萬余種次,并且在全國首次截獲黑腹尼虎天牛等有害生物100余種。
近年來,實驗室與蘇州大學、蘇州市農委、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合作,主持開展美國白蛾等危險性有害生物的監測調查和防控技術研究,為蘇州農林業健康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科普
公益“知識溫室”廣受歡迎
“這是中華圓皮蠹,平時用肉眼看到的是左上角1毫米大的標本原形,我們采用‘共聚焦成像技術’把它放大了500倍。”實驗室檢疫鑒定專家陳景蕓介紹。
接地氣的科普,是國家倉儲有害生物檢疫重點實驗室的又一個特色。實驗室打破現有昆蟲標本微觀局限,首創“共聚焦成像技術”,讓不起眼的小昆蟲直觀地展示在參觀者眼前;創造性地將標本展示與3D打印、微生物3D建模激光內雕技術相結合,將微生物放大到1萬至5萬倍,15微米長的松材線蟲的食道腺都可以用肉眼清晰看到。
為更好發揮科普作用,實驗室起草了質檢科普館規劃建設方案,利用蘇州公眾科普平臺等載體開放網絡預約,每年開展“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進社區”、“實驗室開放月”等活動10余次。
被譽為“知識溫室”的實驗室,在植物研究領域也小有名氣。近年來,實驗室利用自身資源和能力優勢,承擔了國家認監委組織的大谷蠹、谷斑皮蠹、三葉斑潛蠅3個能力驗證計劃項目,取得了豐富成果。
創新
“內外合力”開拓更廣領域
根植于前瞻性、系統性、規模性環環相扣的“創新花環”,驅動著實驗室不斷前行。多年來,實驗室對科技工作進行中長期的規劃,特別在倉儲昆蟲研究方面,注重研究的系統性,項目間相互結合、逐步深入,形成研究的重點與合力;在外來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及時監測發生、發展動態,提供前瞻性防控技術;在研究層次方面,注重形成規模性,與河南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緊密合作,積極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高層次研究項目,積極參與NQI、TTM等國家重大科研專項研究工作。
在創新驅動下,實驗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管理平臺不斷擴充,制定了自己的“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實驗室發展目標是構建以倉儲有害生物檢疫科研、應用為核心的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成為中國倉儲有害生物研究的權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