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環保部對依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建設的國家環境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近日,環保部發布通知稱,該兩個實驗室通過環保部驗收。
環保部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了《國家環境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任務書》和《國家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任務書》確定的建設任務。建設期內,圍繞我國飲用水水源地污染特征、監控預警技術、綜合管理技術等問題開展研究,在水源地污染源解析、水源污染風險評估以及突發型和累積型風險預警等關鍵技術及應用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完成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訂相關技術論證報告,起草了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以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相關技術規范等,為我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與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圍繞我國地下水污染源強評價、過程模擬、風險評估與污染防治關鍵理論與技術開展研究,在地下水污染精準快速識別、地下水污染防控關鍵技術及地下水環境系統優化調控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為國家地下水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國家環境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軟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形成了結構合理、穩定高效的科研團隊,建立“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達到了驗收要求。
以下為重點實驗室名稱、主任和依托單位:

環保部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了《國家環境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任務書》和《國家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任務書》確定的建設任務。建設期內,圍繞我國飲用水水源地污染特征、監控預警技術、綜合管理技術等問題開展研究,在水源地污染源解析、水源污染風險評估以及突發型和累積型風險預警等關鍵技術及應用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完成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訂相關技術論證報告,起草了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以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相關技術規范等,為我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與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圍繞我國地下水污染源強評價、過程模擬、風險評估與污染防治關鍵理論與技術開展研究,在地下水污染精準快速識別、地下水污染防控關鍵技術及地下水環境系統優化調控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為國家地下水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國家環境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軟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形成了結構合理、穩定高效的科研團隊,建立“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達到了驗收要求。
以下為重點實驗室名稱、主任和依托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