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審議通過了2017年材料和工程領域34個院重點實驗室的評估結果,共有6個實驗室被評為A類,21個實驗室被評為B類,5個實驗室被評為C類,2個實驗室被評為D類。對A類、B類院重點實驗室分檔給予擇優經費支持;對C類、D類院重點實驗室不給予擇優經費支持;對于D類院重點實驗室予以整改。
通過五年的發展,材料和工程領域院重點實驗室整體上均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取得了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創新成果,開發出一系列具有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為我國工業、民生以及國防等重要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材料領域參加評估的院重點實驗室19個,其中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功能晶體與激光技術重點實驗室、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3個實驗室被評為A類。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國際最有影響力的光化學與光物理研究中心之一,研制的大尺寸晶體在國家高功率激光裝置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制的大能量激光系統為國家重大工程中激光同步開關提供了關鍵技術。功能晶體與激光技術重點實驗室在KBBF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大尺寸LBO晶體生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創性和國際領先水平成果,使我國深紫外領域的科學研究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是國際上從事仿生材料和界面科學基礎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在仿生智能界面分離材料、仿生納米孔道材料與器件等方向深入開展研究并取得若干開創性基礎研究成果。
工程領域參加評估的院重點實驗室15個,其中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煤制乙二醇及相關技術重點實驗室、應用超導重點實驗室3個實驗室被評為A類。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通過一系列研究工作,實現了高濃度攪拌反應器數值放大走向工業應用的突破,率先實現了超順磁性顆粒的大規模制備及在蛋白分離方面的應用,實現了廢氣、廢水中氨氮去除率及資源回收率高于99%。煤制乙二醇及相關技術重點實驗室開發了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術,實現了技術成果轉化,持續引領煤制乙二醇技術的發展方向;煤制甲酸甲酯技術、煤制碳酸二甲酯工作取得了重要技術突破。應用超導重點實驗室提出了鐵基超導線帶材的新制備方法,研制成功目前國際上傳輸電力最大的10kA/360米高溫超導直流輸電電纜,并率先實現了實際電網中的并網示范運行,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關注。
評估專家認為,中科院材料、工程兩個領域的絕大部分院重點實驗室定位明確,研究方向集中,特色鮮明,堅持長期穩定地開展系統性的工作,在各自同行中形成了明顯的優勢,有的實驗室在滿足國家需求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專家們也對很多實驗室提出了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的要求。
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將督促評估排名靠后的實驗室盡快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對于整改的實驗室,將積極跟蹤整改進度。同時,將從院層面進一步完善重點實驗室管理系統,實現實驗室管理的信息化,以更加高效地為各實驗室和研究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