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實驗室揭牌成立
大科學設施群作為實驗室“基石”
張江實驗室將聚焦具有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領域和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實現重大基礎科學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建成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
張江實驗室位于“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內。張江地區創新生態完善,高校科研院所林立,高科技企業密集。實驗室毗鄰上海科技大學,在研究方向、科研條件、人才團隊方面可高度融合、有效互補,同時可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一流高校院所開展緊密合作。張江還素有“中國硅谷”“中國藥谷”之稱,下游需求旺盛,產業優勢、政策環境優勢十分突出。
上海是國內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最多、最為先進的地區之一,在張江建有“上海光源”和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大科學設施“蛋白質設施”等一批國際領先的大科學裝置。
張江實驗室把大科學設施群作為實驗室的“基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推動重大科技突破和助力國計民生的國之重器;同時,大科學設施集群能夠吸引世界各地優秀科學家來開展合作研究,使之成為世界杰出智慧的聚集地和解決“大科學問題”的搖籃。
攻關重點: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
張江實驗室初期擬采取“1+2+1”的布局:“1”指光子科學大科學設施群及相關基礎研究;“2”指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兩大攻關研究方向;“1”指生命科學與信息技術交叉方向――類腦智能。
生命科學是保障國民健康、國家生物安全的關鍵領域,這一領域正積極孕育干細胞、人類表型組和再生醫學等重大前沿方向。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保障國家信息安全、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基礎。在這一領域,集成電路、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向催生了巨大產業空間,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機遇。生命科學與信息技術兩大領域之間學科加快交叉融合,產生了若干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其中類腦智能是最為重要的方向之一。類腦智能是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途徑。
張江實驗室的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基本形成國家實驗室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人員規模達2000人左右,主要研究方向上聚集一批全球一流人才團隊,在光子科學、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到2030年,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涌現一批標志性式原創成果,解決一批國家急需的戰略核心技術問題,為建國100周年之際建成科技強國和上海建成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有力支撐。
張江實驗室根據國家實驗室的要求,在管理運行中更加強調目標導向、大協同、大投入、高度自主。實驗室實行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實驗室主任為法定代表人。張江實驗室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作為承建法人主體。建立較高額度、穩定資助與競爭性資助相結合的財政科研投入機制; 實行全聘和雙聘相結合的人事聘用制度,自主選聘研究負責人,建立優秀人才吸引和激勵機制; 通過大科學裝置開放和人才流動,與科研機構、大學、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形成大協同的創新網絡;以中長期評估為主,注重第三方和國際同行評價。
“在資源配置上,將會按照實驗室運行發展和研究的方向,更多地聽取實驗室主任和科學家們的意見,使他們能夠更自由、更可持續地、專心致志來從事科研工作。”市科委主任壽子琪說。
院市合作,提升集中度和顯示度
圍繞落實“依托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研院共建張江國家實驗室”的共同目標,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謀劃許久通力合作,從政策、資金等多渠道,全力支持張江實驗室籌建工作,成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中國科學院院長共同擔任主任的實驗室管理委員會,對實驗室進行宏觀管理和領導。幾個月來,張江實驗室的籌建工作取得很好進展。
今年5月,中科院黨組對上海高等研究院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明確班子成員負責和參與張江實驗室建設工作任務。7月,中科院黨組就啟動張江實驗室建設進行專題討論,同意將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設施(上海)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劃轉至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全力支持張江實驗室建設。
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張江實驗室籌建工作被列入重點匯報內容。上海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并重新規劃了張江科學城,通過“園區”向“城區”的轉型,實現功能上的重大轉變,為張江吸引和穩定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上海市還極具戰略眼光地推動大科學設施的建設。計劃今年開工建設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項目,上海除無償提供建設用地外,還將投入數十億元的建設經費和上海市重大專項項目經費。另外兩個市級重大專項“硅光”和“類腦”也安排在張江實驗室實施。
談到張江實驗室近期工作任務時,王曦說,將進一步完善張江國家實驗室的組建方案,爭取首批獲批列入國家實驗室行列;積極探索開展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的制度創新,重點改革完善經費及固定資產投入、經費管理、科研計劃、人員聘用、開放合作、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在重點領域,將面向全球不拘一格吸引和選拔高端優秀人才,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和專業的管理團隊。充分發揮好大設施現有運維工程師團隊的作用。按照中科院黨組的要求,繼續做好上海光源、超強超短激光等大科學設施劃轉至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相關工作。統籌在建大科學設施建設任務;積極爭取國家“2030”腦與類腦重大專項落戶張江實驗室。依托張江實驗室啟動“硅光”“硬線預研”以及“類腦智能”等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盡快提升張江實驗室的集中度和顯示度。
建設張江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重大決策的切實舉措,是院市雙方站在國家科技創新總體布局高度,面向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擁有一批頂尖實驗室,對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提高科技創新水平至關重要。建設張江實驗室,目標就是要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