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每年有體檢,但是這種常規體檢并不能給你一份詳細的人體使用說明書。你還在體檢嗎?已經out了,現在,國內第一個基因檢測上市公司——"達安基因"的基因檢測業務進駐棗莊了!
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是20世紀人類三大計劃之一,直到21世紀才研究成功。國家提出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為了測出人類基因組DNA的30億個堿基對的序列,發現所有的人類基因,找出它們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而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就需要用到基因檢測技術。
基因監測一生只需測一次,1分鐘完成采樣。研究發現,很多癌癥和慢性病的發生與基因有關。基于這個理論,通過基因檢測可以提前預示某些疾病的發生,找到自己患病的高危因素,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和體檢,不需要進行一些不必要的過量的影像學檢查。
基因檢測和常規體檢是有所區別,并具有互補性。基因檢測是對人類身體遺傳信息的檢測。它們最主要的區別是,基因檢測更傾向于對疾病風險的預測。而健康體檢,是對我們身體各項理化指標的監測,一旦發現哪項指標出現問題,基本意味著疾病已經敲開了生命的大門。根據基因檢測報告,在常規體檢時,側重對疾病高風險項的臨床體檢,兩者結合,能夠更有效地防范高風險疾病。
很多時候,體檢顯示一切正常,而我們自己卻知道,家族里存在某些可能的遺傳性的疾病隱患。比如有的家族中,往上三代出現3位某種癌癥的患者,那么,我們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可能也是這種癌癥的高發人群。那么,為了提前有效地預防,在這種情況下,盡早做一次基因檢測,就非常有必要了。
雖然現在有癌癥超早期的檢測手段,但那也是癌細胞已經形成癌組織了,更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根據家族可能潛在的疾病危機,提前做易感基因檢測。美國通過基因檢測的普及,已經使家族性乳腺癌的發病率下降70%,家族性大腸癌的發病率下降了90%。在中國,一些高端人群已經對基因檢測有了正確認知,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大醫院進行了檢測。
從治病到治未病的跨越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講“上醫治未病”。所謂“治未病”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20世紀末期以來,生命科學研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人類基因組計劃與登月計劃、原子彈計劃并稱為人類科學史上三大計劃,掀開了人類劃時代的一頁。人類基因組序列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應該用來為全人類造福。21世紀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
很多病人因為不懂得疾病的預防而過早罹患疾病,一旦確認有病,往往又會因發現太晚而束手無策。“疾病在于預防,預防在于預知”,目前,我國對基因科學等醫療、科技產業的發展和普及十分重視,國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出,各界要積極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青少年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指出,要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療、康復、輔助器具等相關服務機構;國家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中國人口健康基因檢測科學社會工程》第一階段的目標任務指出,將建立不少于50種疾病的易感基因檢測方法,達到年檢測3000萬人次的檢測服務能力,實現包括基因檢測產品及后續健康服務的健康產業規模。
最近,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潛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其中,新型健康惠民工程包中,將重點發展基因檢測等新型醫療技術。
給自己一張生命說明書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功能片段,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基因是“生命說明書”,決定著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靚麗、長壽之因。基因檢測是新型醫療技術,美國通過基因檢測的普及,已經使家族性乳腺癌的發病率下降70%,家族性大腸癌的發病率下降了90%。在中國,人們對基因檢測已經有了正確認知,基因科學產業化面臨重大機遇。
達安基因大眾基因系列產品有,A+兒童多元智能基因分析、?B+守護女性癌癥基因專業檢測、C+防御重疾易感基因專業檢測等多個檢測產品,達康公司將打造預測性、預防性、個體化和參與性的4P醫學模式,通過健康管理為人們的“醫、食、住、行”保駕護航,為解決長期困擾人類的很多重大疾病的早期精準治療,開辟新途徑。
研究報道,攜帶某種疾病易感基因的人比沒有攜帶的人,在相同的條件、環境下患病的機率成倍增長。而基因檢測才能告訴我們如何生活、工作,從而規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