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日前委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我國材料領域與工程領域6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表明,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成為承擔國家重大科學與工程任務的主力軍,參評實驗室5年科研總經費達204億元,其中國家級任務經費占其總經費的63.2%。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
據介紹,評估期內,這些實驗室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80項;發表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論文33054篇;獲授權發明專利9332項。
材料領域有17個實驗室5年的總經費超過2億元,工程領域22個實驗室5年的總經費超過3億元。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解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中,取得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如數字制造裝備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解決了航空葉輪葉片高效加工、高速高精無損檢測裝備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難題。參評實驗室里,一批充滿活力的優秀中青年科學家勇挑重任,77%的實驗室主任年齡在55歲以下。5年內獲得創新研究群體資助32項,新增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7人,引進“千人計劃”人才86人,培養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45人。
實驗室通過與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合作,提高了實驗室在國內外學術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在專項經費支持下,不斷促進和加強實驗室對外開放力度。
但評估報告同時指出,目前,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仍較少,引領學科發展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須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內部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