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1月13日電 中美計劃打造國際級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共同開展聯合研究項目。這是記者13日從廣州中山大學得到的信息。
當天,中山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召開合作項目進展報告會,雙方將率先開展為期兩年的一期合作,主要圍繞人才培養、種子基金合作項目、基礎設施評估和體系建設等方面,其中肝病、外科、糖尿病、孤獨癥、公共衛生領域的5個研究項目將成為種子基金合作項目的首期工程。
據中山大學副校長黎孟楓介紹,中山大學為促成兩校合作研究,設立了種子基金,以啟動雙方研究者合作研究為目標,連續兩年每年資助5個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者發起的研究項目,每項目資助5萬美元,培育兩校學者共同開展高水平的臨床研究。
今年的種子基金項目評選在美方學者當中反應熱烈,共有121份申請書競爭,經過兩校嚴格篩選,最終確定了以上5個研究項目,這些項目的負責人也與中山大學多個附屬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
黎孟楓強調,這五個研究領域都是雙方院校的優勢項目,最終會讓中美兩國的臨床研究帶來新的變化,從而讓病人受益。
2013年3月,中山大學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醫學國際部簽署協議,在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領域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并啟動首期兩年的合作項目。
按照協議,雙方將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國最大規模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該中心也得到了廣東省政府的支持,并于今年9月份被中國科技部認定為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這是廣東省第一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本次合作中,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臨床研究與轉化醫學科研人才成為合作重點。為此,美方將此品牌課程原汁原味地帶到中國,以與美國課程一樣的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在中山大學開辦相關課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美國第一所現代研究型大學,其中,醫學、公共衛生、空間科學等學科聞名世界,是獲得美國聯邦政府撥款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經費最多的大學。截至2012年,該校共有36名校友獲諾貝爾獎。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院長丹尼爾·福特介紹,此次合作項目也是該校在臨床與轉化研究領域的全球第一例合作,但由于這36名獲得諾貝爾獎校友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基礎研究,因而并未加入到此次合作項目中來,但曾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該校校友卡羅爾·格雷德如今的研究方向逐漸轉向臨床研究,或許她會考慮今后參與到此次合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