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陜西省在深化統籌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加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合作,積極搭建科研技術轉化平臺,上半年全省技術交易額同比明顯增長。
省科技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孫科:“上半年全省技術交易總額202.01億元,同比增長20.68%;專利授權量12276件,同比增長86.36%。科技對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突出。”
技術交易額逐年增加的背后,是更多的科研成果從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走向了市場。由西安郵電大學教授韓俊剛主導研發的光通訊傳輸系統芯片,這幾年被廣泛應用于中長距離的光纖傳輸設備中。
西安郵電大學教授韓俊剛:“我們研究目標明確,產品定位也很明確,這樣的話,我們就把科研和市場需求的應用能夠比較緊密的集合起來。”
韓俊剛教授的自信源于西安郵電大學為他們搭建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學校吸納社會風險投資,在校內專門成立了一家科研公司,韓俊剛教授的光通訊傳輸系統系列芯片技術,就是通過這家公司實現了快速產業化。
西安深亞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東明:“把他們的科研成果,以一定的作價然后我們公司把它買過來,現在我們一年把老師的成果進行產業化之后,一年的產值現在到達5000多萬。”
像韓俊剛教授這樣通過學校搭建的平臺轉讓科研成果,已經成為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的一種模式。另一方面,企業出題,專家出方案,也是推動技術成果轉讓的另一條路徑。
省科技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孫科:“我們實施企業聯合重大專項,就是說由企業來出題,科技廳組織專家來圍繞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技術的難題,組織專家進行技術攻關,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同時能夠推動技術轉化。”
今年下半年,省科技部門將集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依托高新區、科技園區和科技產業示范基地,著力建設一批科研轉化基地,并通過建立科技型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來促進省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