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環境監測儀器企業間的溝通與交流,全面推進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發展,加速提高民族產業強大,本屆年會已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召開的第十一次。總站王業耀副站長就《2012年度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發展現狀》做了專題報告。據王站長介紹截止2012年全國從事環境監測儀器業務的企業約200家,其中氣體分析儀器約占40%,水質監測儀器約占45%,采樣器儀器約占市場10%,煙塵、氣的整體市場13%/年在增長,環境監測儀器市場約25%/年的速度在增長,整個環境監測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另據王站長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著力建設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包括建設近1500個監測點位,前期投入將超過20億,每年新增費用將超過1億元。除此之外,國家在“十二五”將不斷拓展監測項目、預警與應急能力逐步增強,環境監測信息發布體系初步建立、自主研發、產業化能力壯大、儀器裝備、技術水平向高精尖方向發展,環境監測市場已進入新形勢、新發展時期。
環保部環監局楊子江處長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環境保護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問題減排考核辦法的通知》進行了詳細的分解,自2013年開始污染物減排將做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的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考核結果為通過的,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優先加大對該地區污染治理和環保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并結合全國減排表彰活動進行表彰獎勵。對考核結果為未通過的,實行“一票否決”制,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暫停該地區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撤消國家授予該地區的環境保護或環境治理方面的榮譽稱號,領導干部不得參加年度評獎、授予榮譽稱號等。由監察機關會同環保部門依照減排績效管理的有關規定,實行通報批評、約談、誡勉談話等。據楊處長介紹國家在相同條件下將優先考慮采購國產設備,重點扶持民族產業的發展,在產品研發、市場戰略、宣傳推廣策略、客戶服務等多分析研究國際規模化公司的發展戰略,中國的環境監測儀器市場雖然近年發展速度較快,但依然處在初期的發展階段,要將民族產業推向國際化無論研發、市場、服務等都需加強,特別是在市場發展戰略上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提升商業意識,不要急功近利。
本次年會參加的企業115家,兩百余人,是參加企業及人數最多的一次,由次也可以看出行業發展在迅速擴大。會議除環保部門對行業發展、政策分析解讀外,聚光、雪地龍、先河、天瑞四家上市公司創始人分享了上市融資經驗。雖然國內儀器廠商現在面臨諸多機遇,需求旺盛,國家力挺,但也面臨眾多挑戰,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成本漸降低,國內知識產權保護薄弱,常現惡意競爭等,克服這些問題企業自身要不斷加強企業管理,增強技術革新,專業化服務,提升品牌整體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