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內空調企業來說,自2005年以來能效已經成為橫在所有企業面前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作為一項旨在考量空調是否節能的標準,能效門檻被國家作為強制性標準實施,不達標就不能銷售。短短幾年間,國內空調能效門檻就從最初5級直接提高至2級,直接將原來的3、4、5級空調全部淘汰出局。
這仍不是國家和消費者想要的局面:繼2009年首次面向定速空調推出“節能惠民”政策,日前國務院再度面向定速與變頻推出節能補貼新政,對當前空調節能現狀的不滿意、通過政策刺激企業節能水平提升的目的不言而喻。同樣,來自消費者對于“節能空調使用過程中不節能”的質疑,也再度將企業的節能技術創新置于更加迫切的位置。
企業人士介紹,“無論是變頻,還是定速,其能效評價主要是參考GB/T21455-2008《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和GB/T7725-2004《房間空氣調節器》兩項國家標準執行,就是通過在實驗室中設定一定的工作環境狀況,測量出空調在制冷狀態時一點或者多點的耗電量。與空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差距。”
空調進入家庭實際使用之后,除了制冷還要制熱,面臨的環境溫度就更加復雜多變。當前的國家空調能效測量標準,已無法滿足用戶對于空調實際節能的需要。夏建軍透露,“空調長效節能評定屬于更全面、條件更苛刻的能效綜合評定,是第一次讓空調的節能指標從實驗室數據轉為實際使用的運行指標,即‘節能更要節材、節能更要持久、節能更要長壽、待機狀態也要節能、更能應付惡劣的高低溫環境等’。”
“空調長效節能評定,表面上看只是將實驗室的測試換成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各種狀況,但對于企業和產品來說,這卻是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驗。除了考驗企業的節能還包括品質、穩定性、持續性等關鍵指標”。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偉升透露,“對美的全直流變頻空調的長效節能評定考核,選擇在典型的高溫、高濕、高腐蝕的海南瓊海,整個測試過程歷時1個月時間,對產品節能衰減率、部件壽命耐用、惡劣環境運行以及長運性能、高溫性能、低溫性能、待機功耗、冷重比等指標進行綜合測試。”
吳文新則坦言,“這對于整個中國空調業的產品節能水平是一次全新的考驗和挑戰,產品節能不能只停留在實驗室,需要讓消費者有實實在在的感覺。美的之所以敢于第一家參與評定認證,不只是對于自身產品技術的充分信任,還希望通過美的號召力帶動更多的企業參與,全面響應并執行國家節能減排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