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長江上游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11月28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國務院三峽辦、重慶市政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在兩江新區奠基,標志著兩江新區建設“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科研創新基地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全面提速。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雷加富出席奠基儀式并講話,市領導何事忠、陳存根、翁杰明、吳剛、謝小軍出席奠基儀式。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在兩江新區奠基。
三方共建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中科院與市政府正式簽約共建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11月國務院三峽辦參與共建。
儀式上,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雷加富、市政府副市長吳剛簽署了《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籌)協議》,三方將按照“共同投入、需求導向、應用牽引、合作共贏”的原則,共同建設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該院將以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需求為牽引,以智能化、綠色化、產品化為方向,重點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與前沿技術創新、技術集成創新、工程化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與技術創新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緊密結合,提升重慶創新發展能力。
下設3個研究所
據了解,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由4個模塊組成,包括科技研發模塊、產品產業化與成套技術開發模塊、技術支撐模塊和管理服務模塊,重點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和環境工程等領域進行了布局,下設三個研究所,分別為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三峽生態環境研究所。
其中,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主要面向重慶和西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求,突破智能感知與控制等核心技術,實現產業源頭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創新;
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主要面向重慶和西部裝備制造業發展重點及技術需求,以綠色、智能為目標,突破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助推產業升級,促進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三峽生態環境研究所,主要面向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重大需求,以及重慶高速工業化、快速城鎮化發展所產生的污染和排放治理需求,集成研發環境防治技術、裝備與管理體系。
確定7大重點發展方向
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位于兩江新區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占地300畝。目前已完成研發基地選址和規劃建設方案,一期規劃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包括綜合科研樓、學生公寓、孵化樓、產房等,預計明年基本完成土建工程,201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記者從重慶市科委了解到,該院利用國家、院、市相關人才政策,抓緊對重點領域學術帶頭人、項目負責人等人才的引進,已到位各類科研及管理人員百余人。
從今年7月開始,該院結合“五個重慶”建設、重慶重點行業急需解決的實際難題以及行業未來發展,廣泛調研,目前確定了云計算、三峽環境監測及治理、頁巖氣高效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基于北斗的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智能儀器儀表、智能一體化工業設計、智能動態圖像識別等7個方面的重點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