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重慶市質監局獲悉,該局與某科技公司共同開發的家用試劑盒近期將面世。屆時,市民使用該試劑盒,便可在家中檢測大米中是否被石蠟拋過光、醬香菜中的色素是否人工所為、豆制品是否添加了防腐劑、茶葉是否添加了添香劑等8類常用的有毒有害添加劑。
重慶市質監局副局長何其介紹,目前他們一方面正組織人員對現場快速檢測進行研究,另一方面正和廈門大學共同開發出一套快速檢測儀器,這個設備包括40多個試劑盒,也就可以檢測出40多類食品添加劑。但由于該試劑盒成本較高,所以目前僅供質監部門等專業機構使用。
同時,針對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所涉及的食品添加劑檢測不過七八種,該局也通過與相關科研單位合作,研究出一種適用于家用的常規檢測試劑盒,對普通的8大類食品添加劑,都能夠實現現場快速檢測。
重慶質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市民要檢測所購買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質,要先取樣送到食品檢測中心,經過專業儀器檢測才能得出結論。
記者近日就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走進這個與重慶市民食品安全息息相關的食品檢測中心。從遠看,掩隱在重慶照母山下的一個院落,絲毫沒有特別之處,但一走進如同小超市的樣品制樣室,就感受到了這個目前西部最先進的食品檢測中心的不普通之處。火鍋底料、豆瓣、白酒、醬油、湯圓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食品如同接受檢閱的部隊,而檢測中心的“心臟”——檢測室,分布在3個樓層、幾十個辦公室,里面的儀器多為進口。其中記者對一臺頗為精美的儀器感到好奇,一問才知道專門檢測三聚氰胺、瘦肉精的設備。這臺承擔整個西部的奶制品檢測的“寶貝”,價值300多萬元。
此外,如羅丹明B檢測、重金屬元素檢測、氣相色譜室、液相色譜室等一應俱全。但最為市民熟知的飲料甜味劑、食用油抗氧化劑、白酒甜蜜素等都是在這里檢測出來的。
在采訪中,記者看到在一間特殊的辦公室里,一名博士帶領幾名研究生正在研究地溝油。據了解,由于地溝油是近幾年出現的東西,國家還沒有相應的檢測標準,因此需要對地溝油的特性進行研究。
“我們收集了上百組地溝油油樣,從肉眼和嗅覺上是無法辨別的,這就需要研究新的檢測方法,但地溝油制造者應變能力很強,他們也在研究檢測部門的檢測方法,并作出應變。”該博士告訴記者,以前檢測地溝油,只要酸性物質超標就意味著物質腐敗。現在,地溝油制造者就此進行了應變,在里面添加堿,中和了酸性物質。所以需要找出地溝油中含有的特殊物質,把地溝油檢測出來。
據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宗清介紹,近年來他們先后安排6億多元資金,實施了55個基礎項目建設,新增建筑面積259350m2,僅重慶檢測院累新建辦公用房14616m2,檢測實驗室23822m2,擁有各類精密儀器設備4316臺(套)。而重慶特檢中心修建了1.5萬m2的綜合辦公樓,建成了“國家壓縮天然氣(CNG)氣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如今,重慶質監系統已形成以檢測院、特檢中心為龍頭,國家級檢測中心為核心、區域檢測中心為支撐的,覆蓋全市各種主要工農業產品的完善的計量檢定、質量檢測、特種設備檢驗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