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從近日召開的高校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研討會上獲悉,山東大學在對實驗室管理的過程中,采用分類管理、重點建設的方式,以強化資源意識 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同時,山東大學還組織了281臺設備,進入山東省科技廳、濟南市科技局的大型儀器設備協(xié)作網(wǎng)。
在題為《強化資源意識 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的報告中,山東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馬傳峰處長就如何提高實驗室的投資效益,如何提高實驗室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及如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實驗室資源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山東大學采用八個平臺三個分類管理方式優(yōu)化儀器設備資源
據(jù)介紹,山東大學對實驗室的分類共有八個平臺,管理采用了如下方式,即作為通用平臺,僅對大型通用儀器進行統(tǒng)管共享;中間部分是功能平臺,學科專業(yè)專用科研設備采用專管共享的方式;另外一部分,則是對專用平臺進行專管專用,主要是科學家自用專業(yè)設備,科研保密設備。
為實現(xiàn)實驗室資源的充分利用,山東大學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五個,其一是建立設備全面管理模式,優(yōu)化儀器設備資源。其二是分類管理,重點建設。其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資源開放。其四是設立實驗室建設軟件項目,鼓勵自制儀器設備研制與實驗室技術開發(fā),開展實驗室認證。其五是明確定位,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在論述中,馬傳峰介紹說,建立從設備購置論證到使用、維護、管理、處置的一體化機制,既注重了以設備完好率為中心的實物形態(tài)管理,又重視了以提高設備使用率為中心的資源管理;探索共享機制,構建共享平臺,推進開放共享。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資源開發(fā)的過程中,山東大學建立了實驗室資源共享平臺,組織281臺設備進入山東省科技廳、濟南市科技局大型儀器設備協(xié)作網(wǎng),另外還參加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和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系統(tǒng)建設,積極支持院級大型儀器設備功能平臺建設。

馬傳峰開篇著重提及,2011年是山東大學建校的110周年
馬傳峰認為,實驗室是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與設施創(chuàng)造出一種或多種條件或環(huán)境的場所。隨著科學技術研究日益復雜,愈來愈要求用較多的儀器設備、多種學科協(xié)作、多類人員配合來完成。實驗室中不僅有利用實驗室從事科研和教學的人,而且應該有創(chuàng)造和維護這種條件或環(huán)境的實驗技術人員。因此,實驗室不僅是儀器平臺,而且還應成為技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