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撫琴西路一排舊居后,營通街57號,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便在此處。3月30日,正是在這里檢測到了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已證實其計量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但在公眾眼中,這里卻并不為人所知,其所作所為也蒙在面紗之下。
4月1日,記者走進這一監測點,揭秘核輻射監測的整個流程,窺看四川的核輻射檢測體系。
設備:3種主要儀器監測成都輻射量
能力:可以監測到萬分之一貝可的輻射量
分布:除成都站以外,全省還有8個監測站全省9個監測站
揭秘1:監測流程-“當電腦上顯示數據偏離基本值的位置,就表示監測到輻射物了。”
哥倆樓頂“望風” 一兄弟樓內“驗貨”
中心站,本身也就是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成都監測點。整個監測點共有3個“法寶”――輻射自動站、大流量氣溶膠采樣器及高純鍺伽馬譜儀。“我們成都有沒有核輻射,全靠它們檢測。”放射性檢測室主任陳立告訴記者。
微粒采集
大流量氣溶膠采樣器它與輻射自動站一起擺放在監測點樓頂,兩者加在一起共9臺。采樣器上附有一張濾膜,空氣中的懸浮物和攜帶的輻射微粒均會吸附在上面,足夠數量后,會拿到中心內部分析。
輻射監測
輻射自動站同樣擺放在樓頂。可以隨時捕捉空氣中的γ (伽馬)射線輻射劑量,“核輻射監測數據一秒鐘就刷新一次,只要這個數值在天然本底水平內,就表明成都的環境沒問題。所謂的天然本底水平,是指各種天然射線的輻射劑量,對人體沒有什么危害。”陳立說。
高純鍺伽馬譜儀擺放在樓下監測室內,不同于其它設備,其外形更像個“大桶”。樓頂的采樣器濾膜上采集到樣品后,工作人員將它們裝盒,再置入這個“大桶”。10小時后,就能檢測到樣品中放射性物質含量。
輻射認定
高純鍺伽馬譜儀連接著電腦,關于風速、風向、輻射量等數據不斷刷新,“當電腦上顯示數據偏離基本值的位置,就表示監測到輻射物了。”但無論超標與否,工作人員都會將監測的數據統籌后上報。
1微粒采集
大流量氣溶膠采樣器采樣器上附有一張濾膜,空氣中的懸浮物和攜帶的輻射微粒均會吸附在上面。
2輻射監測
輻射自動站可以隨時捕捉空氣中的γ(伽馬)射線輻射劑量。高純鍺伽馬譜儀在采樣器濾膜上采集到樣品后,置入這個“大桶”。10小時后,就能檢測到樣品中放射性物質含量。


探訪成都核輻射監測點:營通街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