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3.1億元,建立起了適應全市企業發展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隨時為企業產品提供準確、及時的檢測數據,提升了企業的產品質量控制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了企業效益的提高以及產業集聚;“十二五”期間我市將打造質檢技術服務平臺、計量技術服務平臺、特種設備檢測和培訓綜合管理平臺、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標準信息服務平臺、食品安全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五大平臺”,全面服務現代產業體系發展。
因軟件缺陷導致個人資料外泄甚至資費計算錯誤等問題,不僅影響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更會影響社會穩定……軟件質量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市正在建設的第三方軟件測試機構 國家網絡軟件產品檢驗中心(山東),將向全省乃至全國的軟件行業提供客觀、公正、規范的測試服務。
目前濟南市聚集軟件開發應用企業1000多家,2010年上半年軟件服務業銷售收入達297億元,同比增長29.7%。市質監局瞄準這一產業集群對于“軟件測試”的特別需求,與高新區合作籌建軟件檢驗測試實驗室;2010年1月,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在軟件檢驗測試實驗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國家應用軟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中心建成后,以應用軟件為重點,檢驗業務延伸至嵌入軟件、數控裝備,立足山東、輻射華東乃至全國,為軟件企業提供專業的公正測試、檢驗服務。“十一五”期間,市質監局累計投入3.1億元用于基礎建設,著力打造省內一流的高水平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如今走馬濟南,從傳統的機械、輕工、化工到新興的家具、建材,從老百姓吃的各類食品到電器、眼鏡……各類實驗室和質量檢驗中心正在搶占技術標準制高點,濟南市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已初具架構。
食品質量檢測能力全省一流
奶粉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小麥粉中是否使用吊白塊、豬肉是否含有瘦肉精……這一系列問題如今都可以在市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得到答案。“十一五”期間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食品質量檢測能力堪稱全省一流。該中心承擔著全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產品質量的監督檢驗任務,已成為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的食品添加劑發證檢驗機構,具備國家質檢總局確認的28大類食品生產許可證(QS)的發證檢驗資格和能力;所研究的食品中吊白塊檢測技術已被國家質檢總局以文件形式發布推廣使用,能夠實現對各類食品絕大多數的理化指標、重金屬指標、微生物指標和食品添加劑、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檢測。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發生后,市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為全省首批具有乳制品三聚氰胺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先后依法抽樣檢驗了2988余批次的原料和成品,并進駐本市奶制品企業對地產奶制品實行批批檢驗,為濟南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目前我市正在積極申請建設國家食品添加物質檢測中心,2015年建成后將加大肉制品、乳制品以及小麥粉、面制品中添加物的檢測技術研究工作力度,爭取承擔起肉制品等三類食品中添加物檢測方法標準的制訂工作,力爭3至5年內對肉制品等三類食品中大部分添加物建立起檢測方法,為這三類食品的監管工作及添加物安全預警系統的建立提供技術支撐。
企業送檢產品不用再跑北京
市質監局局長于界平說,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質監部門需要創新思路,特別要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構建高層次、高水平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以平臺的引領輻射作用助推我市服務業、新興產業提速發展,讓“濟南制造”更具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濟南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在分擔了政府就業壓力的同時,還承載著骨干產業鏈拉伸、配套的重要功能,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前不久剛剛獲得山東省省長質量獎的九陽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有些產品都要送到省里或北京去檢測,人力、交通成本造成檢測費用高不說,檢測取報告時間有時會影響交貨。現在很多項目從本市就能得到檢驗檢測,為企業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十一五”期間,我市食品、機械、輕工、化工、建材、纖檢、家具、電器等各類實驗室得到重點建設,建立起了適應全市企業發展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隨時為企業產品提供準確、及時的檢測數據,提升了企業產品質量控制能力,使產品質量有了更多保障,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促進了企業效益提高以及產業集聚,實現了良性發展,讓更多“濟南制造”脫穎而出。
“十二五”打造“五大平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全國重要試驗機生產、研發、銷售都集中在濟南,我市在試驗機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方面領先,新產品、新的檢測方法不斷創新。“十二五”期間,市質監局將積極申請材料試驗機國家檢驗中心落戶濟南。該中心可滿足試驗機生產、研發中的力值傳遞、力矩、機械能及功率量值傳遞、材料實驗、環境實驗等檢測需求。
截至目前,3.2萬平方米的章丘檢測中心投入使用,6000平方米的平陰檢測中心、4000平方米商河檢測中心、4000平方米濟陽檢測中心已完成主體建設,進入內部裝修和設備采購階段……市質監局又瞄準了正在崛起的新技術、新材料等產業和企業投資動態,積極打造質檢技術服務平臺、計量技術服務平臺、特種設備檢測和培訓綜合管理平臺、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標準信息服務平臺、食品安全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五大平臺”,全面服務我市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助力“濟南制造”。到2015年,我市將形成以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龍頭,以省級質檢中心、重點計量實驗室為骨干,覆蓋全市優勢產業、服務全省和華東地區的檢驗檢測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