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產業是廣西農業重要的特色優勢富民產業,對促進全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農村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4月,為適應廣西蠶桑產業發展,立足全國蠶桑領域前沿陣地,經站黨委研究決定,成立廣西蠶桑遺傳改良與技術創新中心實驗室。該中心實驗室主要開展分子育種、病蟲害病理研究、基因功能與應用研究、蠶桑特色產品開發4個方面的研究,填補了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在蠶桑基礎研究上的短板弱項,進一步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圍繞國家和自治區關于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關部署要求,廣西蠶桑遺傳改良與技術創新中心實驗室實驗大樓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大力支持下應時而動,于2020年開工建設,2022年12月整體裝修完畢,總建筑面積達到5094.79平方米,其中實驗室面積為2085.6平方米,32個實驗室功能分區的儀器設備總價值超過600萬元。實驗大樓共有4層,整體布局為:一層辦公區和食品級實驗區,二層生理生化實驗區,三層潔凈實驗區,四層分子生物學實驗區,目前大部分基礎科研工作均可開展,大大強化廣西的蠶桑科研基礎條件。
揭牌儀式結束后,參加揭牌儀式的領導和專家參觀了中心實驗室,詳細了解實驗室的布局、功能分區、研究內容和發展規劃、實驗室建設情況和實驗設備的使用情況。在參觀絲質制樣室時,領導和專家對蠶絲強度測試實驗產生了濃厚興趣,并現場觀看了測試過程,對實驗室在科研中的作用給予了肯定。
李如平指出,廣西蠶桑基礎研究下一步工作重點就是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產出更多科研成果,綜合發展實驗室軟實力,將中心實驗室打造成廣西第一、全國一流、世界有名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甚至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形成以蠶桑為研究主題,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跨專業、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實驗平臺,支撐廣西蠶桑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廣西蠶桑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和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