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質檢總局舉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上獲悉,2016年共立案查處各類質量違法案件3.6萬起,涉案貨值金額達22.51億元。
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韓云平介紹,2016年,全國質檢系統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77.3萬人次,立案查處各類質量違法案件3.6萬起,涉案貨值金額達22.51億元,查辦大案要案1980起。兒童用品、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為重點定位消費品方面,共查辦質量違法案件3997起。
同時,進口商品也是監督抽查重點。去年,進口空氣凈化器、電子坐便器、剎車片、家用電器、服裝、食品接觸產品、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等進口消費類商品,共抽查各類商品5306批,其中有1539批不合格,不合格率達29.0%。對于抽查發現的不合格商品,質檢部門均已依法進行了處理。
而問題較突出的是跨境電商,去年,質檢總局對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的玩具、紙尿褲、服裝和餐廚具等消費品開展了專項質量抽查,共抽查1013批,檢出安全項目不合格415批,不合格率為40.9%,質量安全問題較為突出。
不合格消費品如何處理?韓云平表示,質檢總局已責成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做好拒檢企業和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的后續處理工作,依法責令企業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按照有關規定監督銷毀或者做必要的技術處理。具體產品的抽查結果及企業名單,可在質檢總局網站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