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上,廣東省質監代表任小鐵在剖析世界大國知名質檢技術機構的基本架構、特征及其作用后,對我國質檢技術機構事業單位的現狀與存在問題作了深入淺出地分析。在他看來,當前我國事業單位存在行政化傾向嚴重、技術機構重復建設等諸多問題。他認為,質檢技術機構作為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且承擔維護國家市場技術權益并為政府履行市場監管職責提供技術支撐的特殊事業單位,其改革方向應該是在去行政化的基礎上,逐步走向社會化,可以按整合、去行政化、轉制3個方面進行改革。
福建省質監代表黃維禮表示,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是為了做大做強,解決“小、散、亂”的現狀。機構整合既要從服務、支撐行政管理的角度,也要從促進、推動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考慮;既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快與檢驗檢測市場健康發展明顯不適應、不一致、不協調的法律法規的清理工作,也要明確整合目標,重點提升檢驗檢測、科研攻關、標準研制和綜合服務等4種核心能力,促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向面向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全過程綜合服務發展。
“在推進檢測機構整合的過程中,要深入思考如何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江西省質監代表張龍飛解釋,目前一些小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從利益出發,出現違規檢測、出具虛假報告等現象。這不僅影響產品質量安全,而且影響檢測機構整體形象。他認為,要監督這些數量龐大的檢測機構的檢測行為與質量,進一步規范檢測市場,要從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檢測人員的監督管理、檢測質量的抽查與比對等方面加以完善,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推動建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的檢測市場。
在湖南省質監代表蔣新祺看來,質監部門所屬的技術機構具有“三公”屬性,即政府的公共實驗室、服務產業的公共技術平臺和非贏利的公益性機構。他介紹說,這些年來,他們堅持“規模發展、重點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規范發展”思路,集中財力辦大事,多措并舉謀發展,努力構建能力過硬、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的檢驗檢測保障體系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服務質量強省戰略實施。
“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更好地推進質量工作,推動質量事業健康發展。”四川省質監代表秦長海建議,質監部門要借改革之機,進一步突出質監工作的技術性、專業性、基礎性,要特別堅持質量監管的職責不能丟,堅持服務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生的工作宗旨不能變,堅持依法履職盡責的工作要求不能變。
“要以創新的理念、科學的方法提高質量發展能力,構建質量安全治理體系。”研討中,貴州省質監代表張偉力指出,質監作為政府質量管理和執法的部門,要通過大力簡政放權,騰出更多精力從戰略上謀劃和推進質量發展;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提高質監監管能力和水平;要切實提高質監工作的預見性,更好地服務政府決策;要以“組合拳”方式充分釋放質監功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在研討會上,重慶質監代表張宗清介紹說,該市質檢技術機構已基本完成“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任務,目前正積極探索市場化發展道路,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整合。他同時建議,充分發揮“9+1”各省區市質檢技術機構優勢和特長,組建檢驗檢測聯盟,有效配置各地資源,共同開發區域內檢驗檢測市場,推動泛珠三角區域檢驗檢測技術機構做大做強,逐步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區域結構合理化、檢驗檢測服務市場化,為泛珠三角區域質量協同發展奠定起厚實的基礎。
“檢驗檢測機構作為質監部門履職的技術支撐,是質監事業安身立命之本。” 廣西壯族自治區質監代表陳鴻起、海南省質監代表林盛梁、云南省質監代表楊榆堅則對本省(區)技術機構的改革與探索作了詳細的分享,給其他兄弟省(區、市)提供了改革經驗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