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過漠河的人,想象不到那里的冬天有多冷。沒在漠河首站生活過的人,不會知道在那里建設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有多難。而今,黑龍江檢驗檢疫人,在祖國極北的荒蕪之地,建成了硬件條件和檢測實力一流的國家級石油檢測重點實驗室。
2010年12月,中俄原油管道通油前夕,黑龍江局局長高建華到漠河調研時強調:“漠河石油檢測實驗室的建設工作,關系到整個國家的能源戰略大局,必須舉全局之力給予支持。”
2011年末,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復黑龍江局籌建國家石油檢測重點實驗室。黑龍江局對漠河石油檢測實驗室的建設開始提檔升級,物資、設備像輸血一樣源源不斷地輸往漠河。漠河石油檢測實驗室在興安首站,距離縣城路途遙遠,即使是家住本地的職工也不能通勤上下班,每次倒班都要在山上待10天以上。家在外地的同志,甚至好幾個月才下一次山。
目前,漠河石油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成績顯著。已經形成質量手冊1部、程序文件1部、作業指導書54個及相關記錄95個,正式運行后相繼順利通過CNAS和CMA認可,成為黑龍江檢驗檢疫系統唯一具有石油產品檢測能力的專業檢測實驗室,國內唯一采用俄羅斯標準進行原油檢測的實驗室。
在黑龍江檢驗檢疫系統內抽調了石油、化學方面的優秀人才,開展“百日石油會戰”,調集專業技術骨干人員赴大慶石油學院封閉培訓,到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進口石油檢驗現場跟班學習,在最短時間內解決了漠河石油首站專業人員不足、專業知識缺乏問題。為長遠發展,黑龍江局黨組決定,打破招錄常規,在漠河當地招錄一批專業對口的年輕人并下大力氣培養。經過3年時間,當初招聘來的人已經成為石油檢測實驗室的骨干力量。
經過3年的持續投入,如今的漠河石油檢測實驗室,檢測設備已從建立之初的33臺套、價值224萬元增加到現在的50多臺套、價值600多萬元。主要大型精密儀器設備11臺套。檢測項目也從最初的11項增加到19項,并對外提供權威的、具有認證標志的檢測結果報告。
2011年1月29日,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管道公司總經理在參觀漠河首站石油檢測實驗室后,用“三個沒想到”評價實驗室建設工作。一是沒想到中方在首站派駐了代表國家的執法部門負責日常檢驗監管,而俄方的執法部門是每3個月去實驗室檢查一次;二是沒想到在中方首站石油檢測實驗室看到了合理的規劃布局、世界一流的儀器設備、技術精湛的檢測力量,而俄方實驗室在房屋、儀器設備、人員等方面還差得很遠;三是沒想到檢測人員竟然用流利的俄語介紹實驗室情況。
2013年11月27日,漠河石油檢測實驗室順利通過質檢總局考核組驗收。考核組認為:該實驗室有良好的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檢測人員層次結構合理,技術領銜者為系統內專家,建議進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加大技術能力的開發,更好地發揮重點實驗室技術引領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