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光纖光譜儀的發明者美國海洋光學(英文簡稱OOI)近日正式與國內領先的海洋研究實驗室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簡稱MEL)成立“MEL-OOI聯合創新實驗室”。
根 據約定,雙方將以此實驗室為平臺,共同研究開發可應用于海洋環境中的全新光譜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將海洋光學的產品及技術團隊優勢與廈門大學強大的科研力 量優勢相結合,促進高技術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推動中國海洋科技發展。除了“科研合作“外,雙方還將開展“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方面的合作。
海 洋光學亞太區副總裁孫玲博士表示:“海洋光學是世界領先的光傳感和光譜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始終致力于科技創新,不斷研發尖端產品,引領市場潮流,持續拓 展產品在眾多重大領域的廣泛應用。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科技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經濟與科技競爭的焦點。此次海洋光學與 廈門大學的合作,可謂強強聯手,將促進中國海洋科技的發展?!?/FONT>
![]() |
海 洋光學與廈門大學的“MEL-OOI聯合創新實驗室”是海洋光學在中國大陸成立的第13個聯合實驗室。在過去的五年里,海洋光學已經先后與廣西科技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2個)、哈爾濱工程大學、吉林大學、上海理工大學(2個)、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四川大學建立了聯合實驗 室。
三十多名來自來全國從事光譜研究的專家,與廈門大學和海洋光學的代表一起參加了6月17日舉行的的“MEL-OOI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儀式。之后,多名專家學者做了專題報告,并同與會者展開了熱烈的學術交流與討論。
廈門大學副教授馬劍博士做了題目為“海洋光學產品在原位/走航分析中的應用”的精彩報告。報告中,馬劍博士深入介紹了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海洋光學的合作淵源,以及長期以來該實驗室采用海洋光學光譜儀在研究中的應用情況。
隨 后,同為廈門大學的黃勇明、林耿銳、朱勇、馮思超分別做了“海水中痕量鐵的分析方法及船載式儀器的研究和應用”、“船載式海水固有吸收光學特性測量系統的 研制”、“海水中痕量氨氮測定的兩種新方法”、“PAN-金屬絡合物分子吸收光譜線性模型法同時測定水樣中的Mn、Zn、Cu、Ni、Fe”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