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食品安全辦7月28日公布《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動計劃(2011-2015年)》,首次提出“首都安全食品”品牌,在這一目標框架內,未來五年,北京市市將建立3000個食品風險監測點,嬰幼兒配方奶粉和桶裝水實現全程追溯,只有取得省級無公害認證的蔬菜才能進入北京市場。

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正檢測蔬菜是否有農藥殘留物。
目標 食品安全抽檢 合格率超97.5%
根據該行動計劃,到“十二五”末期,本市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將達到97.5%以上;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蔬菜、豬肉、豆制品等重點食品的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5%以上,不合格食品全部予以下架并退出首都市場。北京將形成食品“產地要準出、銷地要準入、產品有標識、質量可溯源、風險可控制”的全程監控鏈條。
行動計劃還首次提出“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概念,提出要打造首都安全食品的品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嬰幼兒配方乳粉全程追溯
“十二五”期間,本市將建立統一的追溯信息平臺,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流向可跟蹤、偽劣食品可召回、儲運信息可查詢。本市將利用物聯網信息記錄、識別、追蹤和數據交換技術,實現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乳粉和畜禽、水產品等高風險食品從養殖、收購、加工、儲運到銷售的全程追溯。通過標簽、條碼和電子臺賬實現酒類、桶裝水等重點預包裝食品流通和溯源管理。在19家大型食品批發市場、500家商場、超市和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追溯信息查詢驗證系統。
“以肉制品為例,動物在出生時就被打上耳標,記錄成長過程中的用藥、飼養、檢驗檢疫情況,身份信息將負載至屠宰和深加工環節,直到成品包裝上的二維碼標簽。由此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唐云華介紹說。近年來,嬰幼兒配方奶粉問題頻發,不少媽媽選擇進口奶粉,目前追溯系統也覆蓋到洋奶粉,從商品條碼可倒追至奶場。
設立3000風險監測點
全市設立3000個風險監測點,制定并實施市、區兩級食品安全統一監測計劃,年監測抽檢樣本10萬個以上。
據唐云華介紹,“十一五”末期全市風險監測點數量在1000個左右,未來五年要達到3倍。食品辦根據地域特征、生產經營主體數量、食品案件特點和抽檢情況確定監測點。比如北京市場上四分之一的肉制品來自鵬程食品,這就構成生豬風險監測點。
擴大舉報獎勵覆蓋面
本市將修訂食品安全違法案件線索舉報獎勵辦法,擴大獎勵覆蓋面。鼓勵基層組織、行業協會、媒體、食品生產經營者、監督員、信息員、志愿者和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隱患和違法線索。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發生重大、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區域性食品違法生產經營現象長期不能解決的地方,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辦法擬將發現食品安全隱患作為獎勵對象納入其中,換言之,市民提供線索使食品安全違法違規活動消滅在萌芽階段,也可獲得政府獎勵。